[实用新型]合成树脂手套无效
申请号: | 94213611.X | 申请日: | 199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202037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8 |
发明(设计)人: | 林益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菱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22/00 | 分类号: | B29D22/00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祥民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树脂 手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成树脂手套,其由两张合成树脂薄膜重叠在一起,并由熔接模熔接而成。
在目前的某些生产情况下,如制造肉制品时、操作机械零件或印刷作业等会弄脏手或手指时、集成电路组装时等等,基于卫生上的原因,需要使用比较薄的合成树脂(如聚乙烯)薄膜为材料的、用完即弃的手套。
如图6所示,通常此种手套的制造方法是将两张合成树脂薄膜a、a重叠在一起,在其上依序熔接上手套形1,再将各手套形1从该熔接部分1a分离,形成单个的手套。
在此情况下,为了有效地连续制造出单个的手套,会将薄膜a、a做成长条状,以重叠的状态顺序的一面纺出,一面由熔接模依序熔接手套形1。此时,手套形1取与两张长条状薄膜a、a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以下称为纵向)。
以往之所以取纵向,其理由如下:
1.为求材料费便宜以降低成本,薄膜a、a的横向宽度应尽量地减小。
2.成型后从模具中出来的薄膜a、a不会再向其送出方向伸展,所以长条状的薄膜a、a会以不再伸展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在此状态下依序拉进,手套制造机上的熔接模向下运动到薄膜a、a,熔接住手套形1;在手套的制造过程中,防止薄膜a、a的伸展,以提高制品的精确度。
基于上述理由,以往不得不采取如图6所示的取纵向,所完成的制品由指尖到手套口2的方向(即图示的L方向)必然是无法伸展的。
在取纵向的情况下,沿图6所示双点划线的方向切断长条状薄膜a、a,即可形成手套的开口2。以往制造手套用的合成树脂薄膜是由图7所示的软管(Tube)折叠而成的。
这种合成树脂手套一般都会做的较大,其缺点是容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树脂手套,其巧妙地利用合成树脂薄膜材料的特性,使制成的手套在使用时不易脱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将两张薄的合成树脂薄膜重叠在一起,使其一个边缘部作为手套的开口;将手套配置于该长条状薄膜的可伸展方向上(以下称为横向),依序熔接住手套形,再将各手套形由该熔接部分加以分离,成为单个的手套。
由于将手套沿可伸展的横向配置于长条状薄膜上,所以所制成的手套在穿戴时,可将开口部分沿从指尖到开口的方向拉扯,开口部分周围会朝横向伸展,而与之垂直的纵向就会紧缩,从而使开口部分周围比未拉扯之前要细,故即使稍大的手套,因手腕部分系紧,使用中也不易脱落。
现以一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图1为本实用新的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为图1中沿W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成型后的示意图,其中以点划线表示手伸入手套内的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5为手套形于熔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以往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7为图6中沿双点划线的剖面图。
参阅图1至4所示,在制造手套A时,将两张长条状薄的合成树脂薄膜a、a重叠在一起,其一个边缘部b作为手套A的开口2;将手套形1沿薄膜a、a的可伸展的横向(即图1所示的W方向)配置于薄膜上;再将手套形1依序熔接住,随后将各手套形1由该熔接部分1a予以分离,成为单个的手套A。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与上述边缘部b相对的另一边缘部b′是上下连接为一体的,而薄膜a、a的该部分则未必需要如此,亦可是单独两张薄膜的重叠。
再参阅图5所示,熔接模的刀C朝着薄膜a、a降下,此时部分1a会因受热而熔化,沿着该熔接部分1a将各种手套形1由薄膜a、a予以分离,就可将手套形1自薄膜a、a切离,成为单个的手套A。
如上所述,因为手套形1配置于重叠的两张薄膜a、a的可伸展的横向(即W方向),而与之垂直的纵向(即L方向)是长条状薄膜自模具中出来的成型方向,在L方向上薄膜是不会伸展的,所以在手插入手套A的状态下,将开口2的部分朝图3所示箭头方向拉扯,则开口2的周围会朝W方向伸展,而在与之垂直的L方向开口2会紧缩,如图4所示,开口2周围会比未拉扯之前要细,因此即使手套稍大一些,因手腕部分系紧,故于使用中也不易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菱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菱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36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