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封口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4213893.7 | 申请日: | 199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202723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7-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克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克孝 |
主分类号: | B65D45/00 | 分类号: | B65D45/00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践实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龙***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封口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封装置,尤指一种用于邮袋、货柜、电表等物品在加封时用的简易封口结构。
以往使用的加封装置,为铅封,以金属线穿过袋口上的数孔将袋口缩紧,再将缩紧袋口的金属线两端分别插入一粒适当大小的铅粒,用专用夹钳夹扁而固定,甚不方便,有时用力太轻铅粒变形有限,金属线易于脱出,太重则铅粒变形过度,正反两面铅料过簿,强度不够,易受一般外力碰撞或拉动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可靠的封口装置,使用起来极方便,不需专用工具即可实现牢靠的封口及识别各物品的标志,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简易封口结构是由封口1,弹性线2,扣体3组成,其特征在于:弹性线2可弯折成多形状的开口环,环体两端分别有相互呈垂直状态的直线部4,其两端头分别为扣合装置的被动勾6和主动勾7;扣体3由本体5和盖片8组成,本体5为一侧开口的壳体,其内设有正导槽9垂直斜导槽10,于斜导槽10的后端延伸有一扣合腔11,该扣合腔11与正导槽9相对壁上有一定位沟12,被动勾6与主动勾7在扣合腔内相扣结;盖片8由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胶制成,其上设有识别标志13,该盖片8嵌入本体5的开口部与其融固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封口结实可靠,使用起来极方便,只需将弹性线的被动勾与主动勾沿正导槽,斜导槽的位置插入本体5内的扣合腔内相扣结,则完成了邮袋的封口拉紧作用,加之盖片上的识别标志,使物品的种类显示易见,不易弄错,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通过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3A-图3E为本实用新型扣合装置流程图。
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被动勾的另外实施例图。
图6-图8为本实用新型扣体形状的另外实施例图。
图9为图1中A-A剖示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扣体结合的另一实施例图。
参见图1、图2,一种简易封口结构是由封口1,弹性线2,扣体3组成,其特征在于:弹性线2可弯折成多形状的开口环,环体两端分别有相互呈垂直状态的直线部4,其两端头识别为扣合装置的被动勾6和主动勾7;扣体3由本体5和盖片8组成,本体5为一侧开口的壳体,其内设有正导槽9垂直斜导槽10,于斜导槽10的后端延伸有一扣合腔11,该扣合腔11与正导槽9相对壁上有一定位沟12,被动勾6与主动勾7在扣合腔内相扣结;盖片8由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胶制成,其上设有分别标志13,该盖片8嵌入本体5的开口部与其融固在一起。其中被动勾6呈“U”形,而主动勾7呈“>”形,弹性线2为一段适当粗的钢线弯折成适当形状的开口环,以适应邮袋,货柜,电表等物品在加封时的应用。
参见图1、2,本体5为一侧开口的圆形壳体,盖片8为相对本体5开口部嵌入的圆片,其上设有识别标志13,当盖片8为透明塑胶制成时,识别标志13设于内缘,不透明塑胶制成时,识别标志13设于外缘,用以识别是原封否,识别标志13可为英文字母混合数字组成,或其它图案与数字组合,主要在生产的封扣1没有相同的识别标志13。前述盖片8嵌入本体5后(见图9),以熔合技术熔为一体,除非破坏外,无法分离。
参见图1、3,弹性线2的被动勾6先固定在本体5正导槽9中,主动勾7留在本体5外待用。使用时,利用主动勾7穿封邮袋口上的洞孔或环,然后插入本体5的斜导槽10(如图3A),再持直线部4推动被动勾6至定位沟12定位,继续推动主动勾7前进,强行穿过定位在前的被动勾6(如图3B、3C);然后放松被动勾6与主动勾7的推力,借弹性线2的弹性退回而相互紧扣,不可分解(如图3D、3E)。
参见图6-8,扣体3的形状可为矩形两端圆弧形,椭圆形,菱形,及多边形等。
参见图4-5,弹性线2的直线部4一端头的被动勾形状,可为矩形环或圆环等。
参见图10,盖片8的一侧设有凸伸的子扣端与本体5向内延伸的凸台14内的槽相对应,并扣合在一起为死扣。盖片8内缘或外缘所设的识别标志13,也可设在扣体3的本体5背缘或侧缘者。
综上所述,使用时只需将弹性线2穿合所需封扣物品所设的洞孔或环,利用主动勾与被动勾相互扣合,即完成了封扣,但需记录识别标志,以便识别是否为外人所更换,启封时,剪断弹性线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克孝,未经吴克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38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