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熔剂法热浸镀铝组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14310.8 | 申请日: | 1994-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205391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8-16 |
发明(设计)人: | 夏原;刘斌;宋民凯;杨忠良;栾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3C2/12 | 分类号: | C23C2/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剂 法热浸 镀铝 组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是一种熔剂法热浸镀铝组合装置。
普通钢材经热浸镀铝后,其耐蚀性、耐热性及强度等综合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当前热浸镀铝主要有森吉米尔法和熔剂法两种,森吉米尔法设备复杂且生产成本高,熔剂法虽然简单,但因目前的热浸镀铝装置均为整体式,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必须将几吨重甚至几十吨重的熔铝坩埚从炉体中提出,尤其是深达几米的井式炉体装置,提出坩埚困难很大。给维修带来困难,常常影响生产,造成较大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不足,设计出一种维修时免提坩埚,便可迅速地维修热浸镀铝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将炉体整体式结构改为左、右两个分体组合结构,在其接合处采用硅酸铝耐火纤维密封隔热,坩埚底座固定不动,耐热砌体、电热元件与炉体框架组合成一体装置,又可在对接处沿导轨移动分离为左、右两个分体。
本实用新型由于炉体采用左、右两个分体组合结构,大大方便了电热元件与炉体的更换维修,由于免提坩埚、维修空间合理,缩短了维修时间,提高了生产率。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组合装置打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组合装置闭合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组合装置闭合工作状态俯视图。
附图4是该组合装置图2中I部放大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坩埚2置于坩埚座3上,坩埚座3与底部支承导轨5及中部稳定导轨6均固定于地基4上。炉体框架7及耐热砌体9组合成一体、且分为左、右两个对称部分,左、右两部分的炉体框架7的对接处是呈齿状咬合,其外面两端部有数个连接口12,由拉紧螺栓10、螺母11连接紧固。底部支承导轨5、中部稳定导轨6分别由前、后平行的两条组成。炉体框架7左、右每部分前后的中部各固定有一个中部移动轮1,炉体框架7左、右每部分前 后的底部各固定有两个底部移动轮8,成一体的炉体框架7及耐热砌体9通过底部移动轮8及中部移动轮1可在底部支承导轨5及中部稳定导轨6上同时左右移动。
分开移动时,先松掉拉紧螺栓10上的螺母11,然后将成一体的炉体框架7及耐热砌体9、中部移动轮1及底部移动轮8左部分与对称的右部分沿底部支承导轨5、中部稳定导轨6,从中部齿状接合处向左右两边移动一定的距离,使左部分与右部分分别距中间的坩埚2的距离不小于3~5米,以便于维修。
维修完成后,将分开的左右两部分分别向中间的坩埚2处移动,使两部分炉体框架7的齿状处咬合且使坩埚2位于中间位置。为了保证密封压紧防止温度散失,咬合面用硅酸铝耐火纤维做垫密封隔热,左、右两部分炉体框架7的齿状外面两端部有由数个连接口12,通过上紧拉紧螺栓10上的螺母11将其连接紧固。
本实用新型同样适合于工艺相似的其它热浸镀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未经黑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43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00 用熔融态覆层材料且不影响形状的热浸镀工艺;其所用的设备
C23C2-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上镀覆
C23C2-04 .以覆层材料为特征的
C23C2-14 .过量熔融覆层的除去;覆层厚度的控制或调节
C23C2-26 .后处理
C23C2-30 .熔剂或融态槽液上的覆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