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模型变速传动器无效
申请号: | 94214647.6 | 申请日: | 199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161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阳 |
主分类号: | F16H3/02 | 分类号: | F16H3/02 |
代理公司: | 小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耿慕白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 变速 传动 | ||
本实用新型属变速传动装置,涉及一种动模型变速传动器。
齿轮变速传动装置已广泛应用。在需要获得较高变速比时,采取的方法一般是增加齿轮副的数量。但齿轮副数量的增加往往导致中间轴的增加,相应地要解决轴的支承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增大了体积,同时也使结构变得十分复杂。如果需要提供不同的传动比,还需要增加离合器等装置。这些缺点给在动模型上应用造成许多障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的变速传动装置,可获得高减速比,及不同的减速比,不需要离合器,特别适于在小型动模型上应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动模型三档变速传动器,由箱架、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扭矩输出轴、6个双齿轮和一个扭矩输出齿轮等组成,箱架断面呈形,在箱架上装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和扭矩输出轴;所述的双齿轮由一个直径较小的圆柱齿轮和一个直径较大的圆片齿轮互相紧固结合成一体,在其共同中心线上有一稍大于中间轴直径的通孔,并将6个双齿轮相互间隔分别套装在两根中间轴上;所述的扭矩输出齿轮套装在扭矩输出轴上,可以滑移并用螺丝固定在三个挡位中的某一挡位上。所有齿轮的模数均相同,6个圆柱齿轮的齿数相同,6个圆片齿轮的齿模数也相同。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直径相同,均固定安装在箱架上,而扭矩输出轴通过箱架支承孔可在支承孔内转动;第一中间轴与第二中间轴之间的距离正好是圆柱齿轮与圆片齿轮的啮合距离,第二中间轴与扭矩输出轴的距离正好是扭矩输出齿轮与圆柱齿轮的啮合距离。第一中间轴上的第一个圆片齿轮与电动机上的圆柱齿轮相啮合,该圆片齿轮也可以是圆盆齿轮。
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图;
图3-5为3种不同减速比位置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1中间轴(7)、第2中间轴(8)、扭矩输出轴(9)平行装在形开口箱架(14)上,双齿轮(1)、(3)、(5)同向装于第1中间轴(7)上,双齿轮(2)、(4)、(6)装于中间轴(8)上,方向与双齿轮(1)、(3)、(5)相同,双齿轮(2)、(4)、(6)上的圆片齿轮分别与双齿轮(1)、(3)、(5)上的圆柱齿轮啮合,双齿轮(2)、(4)上的圆柱齿轮分别和双齿轮(3)、(5)上的圆片齿轮啮合,双齿轮(1)的大齿轮可以为圆片齿轮也可以为圆盆齿轮(见图2),并与电机(12)上的圆柱齿轮(13)啮合,扭矩输出齿轮(10)由定位螺钉(11)固定在输出轴(9)上。图3--5表示了三种不同速比的位置,扭矩输出齿轮(10)与双齿轮(2)上的圆柱齿轮啮合时为一挡变速,与双齿轮(4)上的圆柱齿轮啮合时为二挡变速,扭矩输出齿轮(10)和双齿轮(6)上的圆柱啮合时为三挡变速。
电机(12)的轴上装有圆柱齿轮(13),可以由圆柱齿轮(1)带动双齿轮(1)→双齿轮(2)→扭矩输出齿轮(10)→扭矩输出轴(9)构成三级减速比的一挡变速,也可以由圆柱齿轮(13)带动双齿轮(1)→双齿轮(2)→双齿轮(3)→双齿轮(4)→扭矩输出齿轮(10)→扭矩输出轴(9)构成五级减速的二挡变速,也可以由圆柱齿轮(13)带动双齿轮(1)→双齿轮(2)→双齿轮(3)→双齿轮(4)→双齿轮(5)→双齿轮(6)→双齿轮(7)→扭矩输出齿轮(10)→扭矩输出轴(9)构成七级减速的三挡变速,所有齿轮模数相同,减速比可由200--20000:1。
本实用新型包括输出轴在内仅有3根轴,所有的齿轮均滑动配合装在轴上,装配方便,减小了体积,节约了多根轴及支承装置,结构简单。输出轴上大圆柱齿轮与中间轴上的不同轮啮合即可获得不同的减速比,由于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降低,可获得几百几千分之一以至更大的减速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阳,未经李晓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46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