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膜片式稳压阀无效
申请号: | 94214819.3 | 申请日: | 199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211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G05D16/06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霍仲牛 |
地址: | 7100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片 稳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稳压阀,特别是一种能自动控制给液量及给液压力的膜片式稳压阀,适用于润滑油路的压力油量调节。
现有的稀油压力润滑系统中,靠油泵将润滑油输至摩擦面,润滑油压力一般不高于0.8mpa,因此在油泵泵后应装设调节压力的稳压阀,以控制油的压力和流量。通常润滑系统中采用的回油阀包括阀体、阀芯、阀座、弹簧和调节螺丝等,其缺点是能量损耗大、控制精度低,难以保证设备润滑部位正常、稳定的润滑压力及给油量。尤其对油膜轴承一类的运动部件,润滑油压力、流量不稳定会导致发热甚至燃伤。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国外很早就开展了有关研究工作,其中活塞式和气动控制式稳压阀已用于生产。活塞式的结构虽简单,但灵敏度较差,控制精度低;气动控制式虽然精度能达到要求,但需另配一套气动系统而使得结构庞大复杂,不利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能精确控制润滑点供油压力和供油量的稳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在阀体上部的膜盒内设置弹性膜片,在膜片下部形成密封腔;弹性膜片通过传动杆与阀芯联接;阀内被控制压力侧的流体介质经通道与膜片下部的密封腔相通。
由于阀门控制的压力可为阀前或阀后,本阀具有两种型式,一种是负反馈作用阀,即被控制的压力升高,阀门关小。另一种是正反馈作用阀,即被控制的压力升高、阀门开大。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负反馈作用稳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在阀体1上部设有膜盒3,膜盒包括上盖4和下盖8等。在膜盒上、下盖之间固定有弹性膜片6,由于弹性膜片周围被压紧密封,故将膜盒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在上腔室有调节螺丝7、钢珠4、弹簧12和上托盘5等。旋转顶部的调节螺丝7,可改变弹簧12的弹力,从而改变整定值。膜片下室形成密封腔16。弹性膜片6与传动杆13相联结,传动杆下端则与阀芯10联接。阀门的节流供液机构由阀芯10、阀套11和阀座9组成,阀座在阀芯的上部,阀芯沿阀套相对阀座上下运动可使阀门的开启度增大或减小,以保证良好的调节效果。图中压力油经阀内的节流口进入阀的上端腔18,再经环形通道15充入膜片下室。这样阀门出口侧的压力即被控制的压力经通道15作用到弹性膜片6的下面,当压力高于弹簧的整定值时,将膜片上推,带动阀芯向上,使阀关小,就可使出口侧的流量压力下降,稳定在整定数值。反之,当出口侧的压力下降时,弹簧将膜片下推,使阀开大,出口侧的压力就有所上升。如此,即可保证阀后压力恒定。当膜片下部的压力小于整定值时,阀门常开。
图中控制的压力为阀后压力,被控制的压力升高,阀门关小,故为负反馈作用稳压阀。本阀控制的压力也可为阀前压力,若调换阀芯与阀座的相对位置,即阀座9在阀芯10之下,并改变流向则成为正反馈作用稳压阀,被控制的压力升高,阀门开大。
以上所说的弹性膜片6可以是橡皮膜、弹性金属膜片或金属波纹管等。
本膜片式稳压阀主要用于稀油润滑系统及工艺润滑系统的压力控制,亦可用于其它流体如非侵蚀性、非易燃易爆性气体、液体低压系统的压力调整与控制。该阀采用膜片作为传动元件,大大提高了反应灵敏度。阀的控制机构简单紧凑,布置巧妙,基本不增加阀的体积。本阀在润滑系统及其它气、液系统中具有广泛用途,可用来恒定系统供液部位的压力,稳定系统的运行工况。本阀还具有动作可靠,控制精度高,压力稳定,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未经机械工业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48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