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式光源彩色光纤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14898.3 | 申请日: | 199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20234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8 |
发明(设计)人: | 曹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春 |
主分类号: | G09F19/18 | 分类号: | G09F19/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51800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光源 彩色 光纤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光纤图案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旋转式光源的适合于广告、标牌、壁画等大面积的彩色图形和图 象动态显示的旋转式光源彩色光纤显示装置。
彩色光纤显示屏是利用光导纤维的导光性能,将光导纤维的一端排列成一定图案而将另一端按一定顺序定位在采光束夹中,通过在光导纤维一端的束夹口输入有序色光,从而可在光导纤维的另一端得到动态变化的彩色图案。现有的彩色光纤显示屏一般由显示屏、色光调配装置、图象框架和光导纤维构成,目前较先进的色光调配装置是由管式配色器、节能冷光源、光纤束夹和微电机等组成。其中管式配色器是一个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1的薄壁园管,在管壁上沿轴向布置若干个色环,每一色环又分割成若干个色带,由微电机带动作低速转动,其旋转轴线与光纤轴线垂直而与显示平面平行。从管式配色器与连接微电机相对的一端插入荧光灯管,使置于管式配色器管壁一端的光纤束端面就获得了有序色光。由于管式配色与光源作相对运动,管式配色器的内径必须大于灯管的旋转直径,从而增加了显示屏的厚度,影响了装饰效果。光源隔着管式配色器离光纤束较远,且光线经管式配色器的部分反射和吸收,减弱了有序色光的输入强度,影响了屏幕的显示效果。此外,荧光灯管与管式配色器是相向套装且相对运动,两者的长度都受到很大限制,导致光导纤维长度增加,荧光灯管数量增加,影响了光纤显示屏的整体功能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既可使整个装置的体积缩小,又可大大提高光利用率,并使结构得以简化进而降低成本的彩色光纤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通过改进现有技术中的色光调配器,构造一种新型的转式光源彩色光纤显示装置,该装置由显示屏、色光调配器、图象框架和光导纤维构成,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色光调配器包括:微电机1、与所述微电机转轴耦合的插座4、设在所述插座4圆周的两个彼此绝缘的圆环电极3,可与所述圆环电极3可靠地滑动电接触的接触铜片5,其一端插入所述灯泡插座4内的发光体2,设在所述发光体2边侧的光纤束夹6以及其一端装在该束夹7中而另一端通到所述图象框架的导纤维6,所述发光体2的电极通过插座4、接触铜片5和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光源彩色光纤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2采用H型、双H型或圆柱型荧光灯管。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光源彩色光纤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有机透明染料分段涂覆所述发光体2的表面上形成的多个不同颜色的色环8。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光源彩色光纤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有色滤色纸分区粘贴在所述发光体2表面形成的多个不同颜色的色环8。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光源彩色光纤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与所述微电机1轴线上并与之相对的轴座9,以及设在所述发光体2另一端的插座和导线10。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光源彩色光纤显示装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于将普通彩色光纤显示屏的色光调配器与光源合为一体,使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尺寸大大减小,即其厚度仅取决于微电机的直径;二是显著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在不增加电耗的前提下,提高显示屏幕亮度;三是特别适合于大屏幕显示。
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光源彩色光纤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光源彩色光纤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光源彩色光纤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光源彩色光纤显示装置由显示屏200、色光调配器300、图象框架100和光纤束夹7及光导纤维6构成,所述显示屏200装在所述图象框架100之内,即图象框架100设在显示屏200四周,所述色光调配器300设在显示屏200里面,在色光调配器300的边侧装有光纤束夹7,而光纤6的一端接到束夹7上,另一端接到显示屏200(未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春,未经曹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48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