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进轮式全主动管内机器人行走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4215233.6 | 申请日: | 1994-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202021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8 |
发明(设计)人: | 邓宗全;李笑;王杰;陈明;刘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娅 |
地址: | 15000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 主动 机器人 行走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行走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管内机器人行走机构。
目前管内轮式机器人行走机构,一般采取支承轮与驱动轮分开的结构,这种结构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支承轮作为被动轮对机器人行走机构产生阻力,降低了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驱动轮与支承轮相结合,驱动效率高的直进轮式全主动管内机器人行走机构。
本实用新型可用如下方式来实现:
由电机带动2个蜗杆与前后各3个夹角为120°的蜗轮相啮合传动,再经惰轮及与驱动轮同轴的齿轮啮合,带动前后各3个驱动轮转动并沿轴向移动;驱动轮的轴心处与蜗轮的轴心均与系杆相连,弹簧的一端也与系杆相接,整个轮系可绕蜗轮中心转动,弹簧的另一端与螺母相连接,螺杆由齿轮经齿轮系驱动转动,以调整螺杆的伸缩量,进而调整弹簧力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
将驱动轮与支承轮相结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电机与驱动轮之间由一个蜗杆同时与3个蜗轮相啮合传动是一新型传动,该机构工作阻力小,全主动推力,推动效率高,制造简单,安装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
电机3的轴带动两个蜗杆4,两个蜗杆4分别与前后各3个夹角为120°的蜗轮5相啮合传动,再经惰轮及与驱动轮1同轴的齿轮啮合传递带动6个驱动轮1转动,驱动轮1的轴心处与蜗轮5的轴心处均与系杆相连接,弹簧2的一端也与系杆相连接,整个轮系可绕蜗轮5中心转动,弹簧2的另一端与螺母11相连接,螺杆9由齿轮10经6、7齿轮系驱动转动,以调整螺杆9的伸长与缩回,进而调整6个弹簧2的拉力大小,使6个驱动轮1以相同的正压力压在管12的内壁上,通电,电机3通过蜗轮5、蜗杆4运动副,驱动前后6个驱动轮1向同一方向转动,同时产生推动力,推动机器人向前移动或后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52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