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闸刀开关无效
申请号: | 94216220.X | 申请日: | 199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13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嘉敏 |
主分类号: | H01H21/56 | 分类号: | H01H21/56 |
代理公司: | 蚌埠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淑贤,王琪 |
地址: | 23302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闸刀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刀开关,属于电学中的电开关技术领域。
目前,现有的用于二相或三相交流电路中且型号为HK1、HK2的系列闸刀开关,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下述缺陷:在以上所述类型的开关中,每个通断组件中的触刀与中接刀是相互铆接在一起的,二者的接触面积固定单一,当上述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由于交流电路中每一相线的电流均是全部从铆接处流过,这样流过铆接处的电流较大;又由于铆接处的金属在空气中易氧化,使得该处的电阻值显著增加,因此上述类型的开关,其铆接处的温升高、变形较大,使得触刀与前接刀的卡合较为困难,即使两者勉强卡合上,触刀与前接刀之间也不呈良好的接触,从而使顺利导通或切断交流电路较为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闸刀开关,这种闸刀开关可保证触刀与中接刀铆接处的温升低、变形小,可使触刀与前接刀之间保持良好的接触,从而使交流电路的导通或切断得以顺利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闸刀开关,它包括上盖(1)、瓷座(7)及设于瓷座(7)上的专用开关附件,专用开关附件由彼此相平行的且分别设于瓷座(7)顶面的两端和中部的输入接线柱排、输出接线柱排以及通断总成构成,其中:输入接线柱排包括2~3个彼此相互平行的输入接线柱,每个输入接线柱由进线端子(18)和旋装在其两端的两个螺钉(19)、(21)组成;输出接线柱排包括2~3个彼此相互平行的输出接线柱,每个输出接线柱由出线端子(8)、前接刀(2)以及旋装在出线端子(8)一端的螺钉(6)组成;通断总成包括一瓷柄(4)以及与其相连的2~3个彼此相互平行的通断组件,每个通断组件由触刀(3)、中接刀(22)、接线片(13)、螺钉(12)组成,触刀(3)的一端与瓷柄(4)相联接,另一端与中接刀(22)的上部铆接,接线片(13)自中接刀(22)内的空隙中穿过并叠放在其底部的面板上,螺钉(12)旋装在接线片(13)的一端;相邻的两通断组件之间、两输入接线柱之间、两输出接线柱之间的间距相同,处于同一直线上的通断组件和输入接线柱之间连有一保险丝(14),出线端子(8)和前接刀(2)、中接刀(22)和接线片(13)以及进线端子(18)分别通过螺钉(9)、(10)、(16)固定在瓷座(7)的顶面上,其特征在于:在每个通断组件中的接线片(13)上均装有一弹性接触导电片(11),且当闸刀开关中的触刀(3)与前接刀(2)卡合时,弹性接触导电片(11)刚好与触刀(3)弹性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闸刀开关,弹性接触导电片(11)为一呈“”形的三折片,其下片与接线片(13)相接,其上片与中接刀(22)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触刀(3)的高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弹性接触导电片(11)设于通断组件中的接线片(13)上,其上片与中接刀(22)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触刀(3)的高度,当本实用新型中的触刀(3)与前接刀(2)卡合时,即当本实用新型处于电导通状态时,弹性接触导电片(11)中的上片刚好与触刀(3)弹性接触,两者呈良好的电接触状态,这样,通过弹性接触导电片(11)与触刀(3)的相互接触,可使交流电路中每一相线的电流在通断组件内得到分流,即弹性接触导电片(11)可起到分流作用,从而使得触刀(3)与中接刀(22)铆接处的温升低、变形小,可使触刀(3)与前接刀(2)之间保持良好的接触,从而使交流电路的导通或切断得以顺利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弹性接触导电片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其中:1、上盖 2、前接刀 3、触刀 4、瓷柄 7、瓷座 8、出线端子 11、弹性接触导电片 13、接线片 14、保险丝 15、连接导线 17、进线孔 18、进线端子 20、金属垫片 22、中接刀 5、6、9、10、12、16、19、21、螺钉。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嘉敏,未经李嘉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62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