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纵流式水耕栽培灌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16838.0 | 申请日: | 199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208317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9-27 |
发明(设计)人: | 沈西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西岩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流式水耕 栽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浇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在由管架接成的屋型温室矮架中段水耕系统的纵流式水耕栽培灌排装置。
按以往的水耕栽培技术,因具有精细农业、减少农药残留、降低虫害与增进农产品食用安全性等重大突破,而成为取代传统土耕农业的发展趋势。而观察水耕植物的栽培,其重点主要在于是将营养万分溶于水液即一般所称的营养液或养液之中,随着植物的各成长期适时、适量的供应给予植物充分吸收。而营养液在栽培床中灌入时,除对于重新灌入的营养液必须以水位控制装置加以固持之外,还必须对前次所存留的营养液先予以淘汰更换,否则将导致有以下两项缺点产生:
1、前次所存留于栽培床内的营养液若未予全部淘汰更换,将使重新灌入的营养液与前次所存留的营养液混合,而相对降低了新灌入营养液的新鲜度,并导致床内各区形成新、旧混合的营养液,发生各区不均的现象,其对于植物将造成养分吸收不均,而成长进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使同区即同一栽培床内所育植物成熟期不一,无法一次收成,造成农业操作者的不便。
2、前次所存留于栽培床内的营养液,若与重新灌入的营养液混合,除降低了新灌入营养液的新鲜度之外,主要因旧存养液中的养分已流失殆尽,混合营养液的养分浓度相对降低,使得原本所预定的养分量,必须作更多量的新营养液灌入,以补足被旧存营养液混合造成的流失部分,造成营养液用量的增加而导致浪费;且,因在灌入新营养液时,即必须同时对旧存养液作排出;而在新、旧营养液混合的情况下,实际上已将部份新灌入的营养液同时排出;甚至部份不良的栽培床,因床内死角、回流等因素,反而将旧营养液留下,而推挤新营养液排出,更造成无谓的浪费及显著增加了水耕栽培的成本,确实绝对不符合经济原则。
对于前述第1、第2项习惯式水耕栽培营养液灌排的缺点,在现时水耕业界所采用的栽培床结构中仍为常见,兹仅举以下二例作为说明:
1、请参阅图1所示,此图结构即为台湾公告号第79205740号,专利案号第142485号专利案所采用的栽培床结构,此一简单型栽培床2,是在其中端封闭的床槽21中段,横隔一道末端设有通过口23的隔板22,其进液部24所导入的新营养液WN,在经过通过口23处转折之后,排向位于进液部24另侧的排液部25处排出;其理论固然是由新营养液WN推挤旧营养液WO前移,并先行排出;但是因其宽幅状的水道,使得所导入的新营养液WN,绝对不可能宽幅、齐步的推进旧营养液WO前移;反而将是任其四溢、乱流。因而在栽培床槽21内的多处直角转折处的内侧边,极易产生使旧营养液WO积存于该处的死角位置H1;而该流动的新营养液WN仅能由该旧营养液WO的侧边作推挤而形成原地绕转的回流现象H2;此种状况均将造成如前述新、旧营养液的混合现象,或反而将新灌入的营养液排出的缺点,故不合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西岩,未经沈西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68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