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构造的玩具打击棒无效
申请号: | 94216867.4 | 申请日: | 1994-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964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有德 |
主分类号: | A63H33/00 | 分类号: | A63H3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又新 |
地址: | 台湾省台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构造 玩具 打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戏娱乐活动的玩具设计,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构造的玩具打击棒。
人类在孩童时代,是处于一种活泼好动、喜欢玩耍摸索成长时期,对于任何物品均有高度的兴趣,尤其喜欢拿起一些具有长条状物体模拟正义使者般敲敲打打,此种好奇行为看似无碍,但因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周围存有相当多的长条状物体为硬性材料制成或具有锐利的锋缘,如果此类物品被孩童拿来当作玩具打击,不仅容易伤及同伴,更有可能连本身都会受伤,其严重性对于广大父母亲而言,自然愿意购买一种软条状打击棒供孩童无伤害地玩耍,因此,一根打击棒结构设计良好与否显然有需加以注意的重要性。
请参阅图5、图6、图10所示,传统的第一种惯用打击棒,主要是由一软性材质制成的前管体9及一护持盘90组合形成,该前管体9一端可套合于一联结元件91的组合槽92内黏固,利用联结元件91另端延伸出的插管93穿经护持盘90的圆孔94后插结在握杆95的插槽96内,形成如图6所示的一整体惯用产品。
请参阅图7、图8、图9所示,传统的第二种惯用打击棒,主要也是由一软性材质制成的前管体8及一护持盘80结合形成,该前管体8的内部预设成一容槽81,供握杆82一端延伸出的连接体83插设后黏结,同时护持盘80的实体开设有一圆孔84,供护持盘80套入握杆82,并可黏结于握杆82的环垣85,形成如图8所示的整体又一种惯用产品。
但上述传统的两种常用的打击棒,因其结构设计上仅为一种相当落伍的简单产品,造成在提供打击玩耍的使用过程时将产生下列的缺陷:
1、前管体8、9在受到外物碰击后,其欲回复原位置的能力全靠前管体8、9本身的弹力来达到,使用日久必然产生弯曲变形。
2、前管体8、9为一单纯管体件,受到外力碰触后的回位能力不佳。
3、前管体8、9为一单纯管体件,受到外力碰触后,较容易折断或挠曲,不堪继续使用。
4、前管体8、9与握杆82、95间的结合仅靠插接后黏合,在经常碰触操作下,极易由此处断裂而不堪使用。
5、前管体8、9为一单纯发泡体制成,其表面略显粗糙,影响整体外观的美感,且无法再印制任何文字或标志、符号,难以强烈吸引孩童喜爱。
传统的常用方式玩具打击棒在结构设计上相当简单且落伍,同时实施过程亦无法给予孩童强烈的动态展现效果,显然为一种过时的不实用物品。
有鉴于上述事实,设计人针对传统玩具打击棒产品深入研究分析,并经过长期测试改进设计后终于有所突破,首创出一种新型结构的玩具打击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进构造的玩具打击棒,使其具有构件结合稳定性强、打击感觉良好、打击后回复能力佳、造形美观及打击后不易弯折延长使用寿命的较佳进步性及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进构造的玩具打击棒,包括握杆、护持盘,其特征在于其由打击主管、打击内管、回力弹簧件、握杆、护持盘、外罩层及限制套环等构件组成,其中打击主管的实体内设有透空的通孔供打击内管组入,并在一端部预设成中穿孔;打击内管套入打击主管内,以一端部套合有回力弹簧件;握杆的实体一端延伸有连接杆,连接杆杆体分设有在连接杆套合回力弹簧件时扣掣该回力弹簧件不能脱出的扣掣凸块及内穿孔,该内穿孔则相对应于打击主管的中穿孔,而握杆的实体分设握持槽及凸垣,该凸垣卡接在后述颈垣的卡槽内;护持盘的实体开设一圆孔,将护持盘套结于后述颈垣上;外罩层套覆于打击主管外,并在实体一端预开设外穿孔对应上述中穿孔;限制套环为由对应半套体以凸销插嵌于插槽结合形成,在实体一端延伸有供护持盘套结的颈垣,该颈垣的内部设有供凸垣卡接的卡槽,限制套环的内部分设有螺孔杆组及数个尖体,限制螺钉穿设螺孔杆后再依序穿经外穿孔、中穿孔及内穿孔而螺锁,将外罩层、打击主管与连接杆固定成一体,尖体抵经外罩层达到打击主管内,形成紧密咬合结构。借上述各构件的组合,使本实用新型在玩耍打击时,能够获致回复能力佳、不易变形、结合稳定性高、外观良好、打击感受佳及使用寿命长等增进实用性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构件的组合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A-A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常用第一种产品的构件立体分解图。
图6是常用第一种产品的构件组合立体图。
图7是常用第二种产品的构件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有德,未经张有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68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缸滚动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 下一篇:便携式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