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4217413.5 | 申请日: | 1994-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0763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9-13 |
发明(设计)人: | 岑银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市新浦开关厂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R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赛云 |
地址: | 31532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低压电力电器开关设备线路导线连接器。
连接器,是高、低压电力电器开关设备安装制造中作线路导线连接之用,亦适用于其他相类似的设备作导线连接之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及其相类似的产品接线方式大概有以下三种:焊接法、螺钉固定法、钳夹法。使用焊接法的,需配备焊接工具和焊接材料,还要相应的电源,此法操作麻烦,须具备一定的焊接技术,如操作施工不慎,受振动后易脱焊。螺钉固定法接线时需要配备弹簧垫,平垫等辅助零件,还要相应的工具,受振动后螺钉松动致使导线松脱现象时有发生。使用钳夹法接线需用专用夹钳和相应工具,该法由于操作时施加压力大小不等易影响夹线效果,可靠性差,难以掌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质量可靠稳定、维修方便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案实现:以上基座、下基座作为主体零件,两者插接连接,两旁具有螺钉连接孔,上、下基座中具有多个成行排列的触孔,孔中设有上触片、下触片,上、下触片互相插接,上、下基座还设有上、下盖,其特殊之处是上、下盖分别与上基座、下基座为可外翻的整体结构,相互通过筋、槽连接。上、下触片装有夹持导线的卡簧,上盖和下基座具有可穿插导线的上、下导线孔,上、下基座还具有相应垂直导线孔的上、下工具孔。
本实用新型与公知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接线时不必打开上、下盖,接线卡簧使卡线状态达到最佳,使接线后的拔出力达120N,接线牢固,且接线时不需其他任何设备、工具,材料、电源,仅需一把螺丝起子,就可实现快速接线快速启盖目的,操作简便、质量可靠、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3为图1的A向视图。
图4为图1的B向视图。
图5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6为上、下触片插接状态图。
图7为图6的D向视图。
按上述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连接器(参见图1-7)的上基座(1)、下基座(4)由工程塑料注塑成型,两者互相插接连接,上、下基座中具有20个成行排列的触孔,上基座(1)触孔中设有上触片(11),下基座(4)触孔中设有下触片(10),上、下触片由锡磷青铜板冲制而成,当上、下基座插接上时,上、下触片也正好插接上。
上、下基座(1)、(4)设有上、下盖(3)、(8),为可外翻的整体结构,待触孔中装入触片后关闭上、下盖,通过筋、槽紧密插接连接。
上、下触片(11)、(10)装有夹持导线的卡簧(9),卡簧由不锈钢材料冷作成型后经淬火定型处理,其截面形状为。上、下触片(11)、(10)分别与卡簧(9)组装后装入触孔,上、下基座(1)、(4)的20个触孔中均装入触片和卡簧,卡簧(9)是夹持导线的元件,导线从导线孔中插入,上盖(3)和下基座(4)都具有可穿插导线的上、下导线孔(7)、(6),在放入导线时,不必打开上、下盖,但必须用螺丝起子针对上、下基座(1)、(4)垂直导线孔的上、下工具孔(2)、(5)施加40N以上的作用力(用手力),使卡簧(9)变形,当卡簧获得放置导线之长孔增加到大于导线直径时,导线即可放入,此时收起螺丝起子,卡簧复位卡紧导线,因卡簧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不仅强度大且弹性足,卡紧的导线拔出力可达120N,达到连接可靠、稳固的目的。
如需要更换内部零件时,同样用螺丝起子可快速打开上盖(3)或下盖(8),闭合后的上、下盖由于筋槽结构相互嵌插,使连接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市新浦开关厂,未经慈溪市新浦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74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