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皮肤伤口缝合机无效
申请号: | 94217752.5 | 申请日: | 199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219673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少名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肤 伤口 缝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肤伤口缝合机,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目前,外科手术中的皮肤切口缝合机(或针)发明很多,有的是简单的针架类器具,与常规的穿针引线类似,缝合质量不高,缝合速度慢;有的使用弹簧力或电动,冲击大,缝针成型不理想;有的机构大而复杂,成本高,使用不便。中国发明专利85104962号外科切口缝合器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922130116号线型切口外科手术缝合机,使用订书机的工作原理,由钉仓、板机、固定支架、压模、砧座、缝钉、缝钉排顶钉架、带有导杆的压力螺旋弹簧等组成,部分地克服了上述缺点,但它们大量套用订书机的结构,如采用砧座、用带有导杆的压力螺旋弹簧顶压缝钉排、成形模具采用简单的凹槽和凸条互相嵌合等,致使缝针刺入皮肤时不稳定,既难以保证针尖垂直刺入,又保证不了伤口处合适的钩拉力和紧贴度,影响伤口缝合质量;没有设置防逆返机构,容易发生两针互挤卡死的现象;带有导杆的压力螺旋弹簧等结构,使整机体积仍然较大,且压力不均匀,影响缝合质量;全机制成一体,尽管局部血液污染,也不能将污染件换下,且整机成本很高,故难以实现一次性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带有防逆返装置、分体设置、缝针成型质量高、整机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污染件可实现一次性使用、成本低的新型皮肤伤口缝合机(也可用于皮肤手术切口缝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杠杆加力模压变形原理,迫使不锈钢缝针一面变形一面迅速针刺伤口旁边的皮肤完成缝合。具体是:一种皮肤伤口缝合机,包括壳体、压柄、推杆、阴模、片弹簧、靠模板、阳模、缝针、针槽、顶针架、针数指示器、针数指示器拉簧、阴模弹簧、出针孔,其特征在于:
1、增加防逆返装置:防逆返装置由防返钩、防返垫、防返轨道和弯角圆柱组成。防返钩是固定在压柄上与压柄同在一平面内的带弯角的弹性钩;防返垫是由软质弹性材料(如橡胶、软塑料等)制成的垫子,固定在防返钩对面、与防返钩钩端位置对应的壳体内壁上;弯角圆柱固定在防返钩的弯角处横向伸向两侧,与压柄平面垂直,其长度大于两侧防返轨道间的垂直距离、小于两侧壳体间的垂直距离;两个对称的平行四边形防返轨道分别固定在与弯角圆柱位置对应的两侧壳体内壁上,防返轨道的两侧竖平面与防返垫平行,上下两个平面与防返垫距离稍远的一侧斜向下方;
2、阴模的内腔为带有顶端空槽的凹槽,入口处腔边是半径为1.5mm的近似圆弧曲面,上端弯曲两个90°后成阶梯状;
3、在靠模板上弯一砧钩作为阳模。
上述防逆返装置中的防返钩可以设置在压柄的任何位置,也可以设置在推杆上。这时,防返垫和防返轨道也要随之设置在壳体内相应的位置,防返轨道可以单独制造,然后再固定到壳体上去,也可与壳体一体制造。该防返钩最好设置在压柄的尾部,因为对杠杆压柄而言,尾端力臂最长,防逆返时防返垫上承受的压力最小。防返钩可以单独制造后再固定在压柄上,也可与压柄一体制造。防返钩、防返轨道及弯角圆柱均可用金属、合金或硬塑料制成。防返钩的弯角和钩端的角度随防返垫的弹性不同而有所增减,钩端与防返垫之间形成的前角为55°~60°,后角为8°~12°。
上述方案中针数指示器拉簧可以采用体积极小的双连涡旋卷簧,将它安置在壳体上的小槽内,中间挂在针数指示器的小钩上。
上述方案中的壳体可制成整体式,也可分为上、下两部分。阴模、靠模板、阴模、缝针、针槽、片弹簧等易污染部件置于下壳体内。
上述方案中的阳模可用0.5~0.65mm厚的钢板冲压或铣削而成,也可将内腔入口处的腔边设计成半径为0.5~2mm的近似圆弧。砧钩阳模的宽度为0.6~0.7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少名,未经张少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77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