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胸液胸诊断治疗仪无效
申请号: | 94218818.7 | 申请日: | 199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21127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1-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宝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宝珊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胸 诊断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气胸液胸诊断治疗装置。
目前,广泛使用的人工气胸器由水筒、水压表、活塞等组成,用于测量胸内压与抽气,诊断治疗气胸。但是,它不能连续观察内压变化,有时因胸内压过高而使人工气胸器测压液柱冲出而不能再次测量胸内压,也不能自动持续抽气抽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仪器,它能克服人工气胸器缺点的装置。它不仅能一目了然地连续观察胸内压变化,而且还可以自动持续(间歇)稳定负压抽气抽液,抽气(液)流量可按需控制。与新近多功能胸腹诊治疗仪比较,本仪器以正负表显示的胸内压为主要控制目标,采用气压自动开关,实施胸内压自动控制于正常范围,使用更为安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气(液)胸诊疗仪由正负表、气压自动开关、流量计、气泵、三通阀等部件构成。气(液)胸诊疗仪与连接的胸腔穿刺针,刚进入胸腔时,正负表能立即显示胸内压数值变化,明确是否存在气胸或液胸。当气泵通电产生恒定负压吸引时,把胸膜腔内的气体(液体),经过胸腔导管(有胸液时在本诊疗仪之前加用储液器)、正负表、气压自动开关、流量计,最后由气泵排气孔排出。调节流量计的气体流量,从而控制胸内压变化,而气压自动开关能自动控制胸内压,当超过额定上限时,自动通电抽气,低于下限时便自动停电中止抽气,使胸内压保持正常范围,达到治疗的目的。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诊断是否气(液)胸的同时,安全又方便地进行治疗。同理也适用于治疗心包积液与腹水等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气体流动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气(液)胸诊疗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4是面板零件排列与使用操作图。
图中1、正负表 2、气压自动开关 3、流量计 4、气泵 5、三通阀 6、胸腔导管及接口 7、电源插头 8、电源开关 9、指示灯。
在图1结构与气体流动原理中,正负表(1)气压自动开关(2)流量计(3)气泵(4)与胸导管接口处(6)由三通阀(5)来调节。转动三通阀(5)使a、b、c三处全部畅通,既能抽气又能测胸内压。相反三通阀(5)切断了(a)与胸导管接口处(6)的联系,即停止了抽气抽液与胸内压显示,胸导管处于闭塞状态。如三通阀切断了(b)与正负表(1)联系,气泵工作抽气(液)时,无正负表(1)显示。转动三通阀(5)切断(c)与气压自动开关(2)流量计(3)气泵(4)联系,正负表显示的是直接测定的胸内压变化。
在图2电路原理中,气压自动开关(2)与气泵(4)电路串联,在与电源插头(7)之间加电源开关(8)及指示灯(9)。气压自动开关(2)为气压与电能转换型开关,实施自动控制。当低于额定下限时气泵自动停电,高于或达到上限时自动运行。电源按需实行自动控制,有利于治疗。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三通阀(5)一端与胸导管接口(6)相连接,第二端与正负表(1)相连,第三端与气压自动开关(2)流量计(3)相连接,流量计(3)出气口与气泵(4)进气口均经导管连接。气泵电源与气压自关开关(2)串联,其插头(7)作接通电源之用,并有开关与指示灯。
图4所示使用操作图中,气(液)胸诊疗面板上有正负表(1)流量控制旋钮(3)三通阀(5)胸导管接口(6)电源开关(8)和指示灯(9),背侧有电源插头(7)。
本诊疗仪操作简便,将胸腔穿刺针与气(液)胸诊疗仪胸导管接口(6)相连接,同时把三通阀(5)置于平静呼吸测胸内压(c)处,就能测定胸内压变化。接上电源插头(7)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8)指示灯亮(9),将三通阀置于抽气测胸内压处(d),就能在抽气的同时,正负表显示胸内压变化。如暂不测胸内压,可将三通阀转至直接抽气处(b),胸膜腔内的气体(液体)缓慢地被抽出体外(储液器中)。三通阀(5)转至(a)处,使胸导管闭塞,外界空气也不会逆入胸腔,调节流量计(3)控制旋钮(迸时针旋转变大),就能控制气(液)体流量,控制胸内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宝珊,未经赵宝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88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