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壳抓斗起重机提升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4219348.2 | 申请日: | 199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212583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1-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铁路局杭州铁路分局 |
主分类号: | B66D3/04 | 分类号: | B66D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壳 抓斗 起重机 提升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将吊钩与抓斗互换的脱壳抓斗起重机提升机构,它主要适于车站、码头等需迅速换装抓斗时用。
现有技术中的脱壳抓斗起重机提升机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提升、闭合卷筒、钢丝绳、护绳滚轮、抓斗上部滑轮组及中梁滑轮组组成,由于上部滑轮轴中心线与上部横梁中心线水平夹角为零度,而中梁滑轮轴中心线与斗体中心轴线水平夹角也为零度,故当抓斗闭合钢丝绳进入滑轮组时,由于受其结构影响必须经过护绳滚轮,这样在护绳滚轮的上下便产生了两个夹角,上方为5°5′,下方为11°,由此在护绳滚轮处的钢丝绳受弯曲应力和挤压应力的综合作用极易断裂,使用寿命短,而更换一根直径20毫米,长125米、重178千克的钢丝绳需人民币1700元左右,使用成本大,且更换十分困难,使用单位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的脱壳抓斗起重机提升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钢丝绳基本垂直地通过中梁滑轮组的第一只滑轮,抓斗上部滑轮轴中心线与上部横梁中心线的水平夹角为36°-48°,而中梁滑轮组中心线与斗体中心轴线的水平夹角为43°-63°。
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技术中脱壳抓斗起重机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梁滑轮组俯视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抓斗上部滑轮组俯视简图。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详述。
参见图2、图3、图4,该提升机构主要由提升、闭合卷筒1、2、护绳滚轮3、抓斗上部滑轮组4、中梁滑轮组5及钢丝绳7组成,钢丝绳7通过护绳滚轮3绕在中梁滑轮组5及上部滑轮组4上,为了减小A处的弯曲应力和挤压应力,并消除已有技术中护绳滚轮下方的夹角11°,为此,设计使得中梁滑轮组5在中梁9中的位置转一个理想角度,即上部滑轮轴中心线a与上部横梁8中心线的水平夹角d设计成36°-48°,而中梁滑轮轴中心线b与斗体中心轴线水平夹角β设计成43°-63°,其中d的最佳值为42°,β的最佳值为53°12′,由此,钢丝绳7在经过护绳滚轮3后便能基本垂直地进入中梁滑轮组5的第一只滑轮5′,并尽可能地垂直进入上部滑轮组4的第一只滑轮4′,一直顺着同一方向绕完为止。
由于脱壳抓斗6本身没有滑轮组,只是在上部横梁8和中梁9留有两个空间壳体,当使用抓斗6时,将起重机的吊钩滑轮组通过闭合卷筒2装入抓斗中梁9壳体内锁定,作为中梁滑轮组5;再将起重机的三联定滑轮组通过提升卷筒1装入抓斗上部横梁8壳体内锁定,作为上部滑轮组4。当使用吊钩10时,只要解去锁定装置,吊机定滑轮组和吊钩滑轮组便可从抓斗6中脱出。本结构将吊钩换成抓斗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设计合理,消除了护绳滚轮下方的夹角,使护绳滚轮处钢丝绳的弯曲应力和挤压应力为零,并使得钢丝绳的磨擦减小;2、使用寿命长,降低了使用成本,由于钢丝绳不易断裂,其使用寿命经试验延长了8-10倍,一个季度内可节省钢丝绳的投入费用8500元人民币,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铁路局杭州铁路分局,未经上海铁路局杭州铁路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93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油路液压顶压预应力千斤顶
- 下一篇:吊灯烟雾吸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