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接式市话分线盒无效
申请号: | 94219663.5 | 申请日: | 1994-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21050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0-18 |
发明(设计)人: | 吴邦志;邱维国;李荣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邦志;邱维国;李荣宽 |
主分类号: | H04R1/02 | 分类号: | H04R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接式 市话 分线盒 | ||
本发明,是涉及市内电话电缆线路与引入线连接配线的终端设备。
目前,市内电话电缆线路的分线设备,一直采用安装于室外的旋转螺帽接线式端子分线盒。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话进入了家庭。近几年来市内电话建设规模虽大幅度增长,但仍满足不了社会对通信的需求,通信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加快市话线路建设步伐,邮电部门采用卡接式分线盒,推广固定街坊配线方式,取代了应用已久的柱式端子分线盒及相应的沿街户外配线方式。因为柱式端子分线盒施工操作工艺复杂,维修不方便,不适应住宅新区明、暗配线,满足不了当前通信发展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市话线路提供一种施工操作简单、维护管理方便、电气性能良好、适合市话通信发展需要的新型分线盒。
卡接式市话分线盒的设计是这样构思的:
局线电缆与用户引入线采取分开组合形式;用上下端带有V型切口切槽的刀片作卡接式端子的卡接导体,完成局线电缆与用户引入线的连接;接局线端子卡接后,用树脂灌注,加以固定和密封,用户引入线端子卡接后,采用硅油防潮、防腐;分线盒的卡接容量尽量宽,从3对线到50对线,可以满足一切情况的用户需要;分线盒的盒盖通过其铰轴滑动的固定在盒体的匚型槽内,开启后并能锁定不下滑,盒盖与盒体仍铰联为一体,虽不分离,但保证分线盒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关闭时,盒盖在匚型滑槽的作用下,紧密的压合在盒体上,保持其密闭防尘;采用带V型切口切槽的卡接刀片,使分线盒卡接线径范围较宽,从0.35~1.7mm,即适用于单芯线,也适用于多芯线及皮线;这种结构的分线盒,既适用于室内,也适用于室外安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分线盒盒体1和引入线卡接端子2两部分组成。
分线盒盒体1的组合结构,如图2所示,它是由盒底3、盒身4、盒盖5构成。盒底3与盒身4相叠,活动连接构成局线电缆腔;盒盖5与盒身4滑动铰连,构成卡接端子腔。盒底3为一个不全顶盖的盒,其结构如图3所示,两端面带有孔6,用于局线电缆穿行通过;盒底3的上面板上带有孔10,用于连接盒身4;盒底3的底面板上带有孔11,用于整体分盒线盒与墙壁的固定之用。盒身4的结构如图4所示,它是一无全顶盖的盒,下端面带有孔7,用于引入线穿出;盒身4的两个侧壁上端带有匚型滑槽8,用于滑动连接盒盖5;盒身4的底板上带有孔12、29、30。孔12用于连通局线电缆腔与卡接端子腔;孔29用于盒底与盒身相叠后用螺钉活动连成一体;孔30为卡接端子固定孔。盒盖5的结构如图5所示,它是一个带有两个侧壁而无上下端板的盒盖,两个侧壁端角处带有轴9,将盒盖5滑动的铰接在盒身4上的匚形滑槽8内。当轴9处在滑槽8内A的位置时,盒盖处于关闭状态;当轴9处在滑槽8内B的位置时,盒盖处于开启状态,并能锁定不下滑,如图4所示。盒盖5的面板上端带有向下弯曲的凸缘13,这种凸缘结构,可以做到盒盖关闭严密防尘。
分线盒盒体采用1~1.5mm优质钢板一次冲压成型,表面采用静电喷涂工艺处理。
卡接端子2的结构,如图8所示,是由若干卡接端子组组成,构成每组的单元卡接端子是由端子基座14、卡接刀片15、端子盖16构成。以刀片15为卡接导体,与基座14卡接局线电缆后用树脂灌封,与端子盖16卡接引入线即完成了局线电缆与引入线的分开组合和卡接导通。3至5个单元卡接端子为一组,分线盒的卡接端子容量1至10组。
端子基座的结构如图8所示,其中心镶嵌有压紧固定螺母17,用于紧固端子盖16,在压紧螺母两侧的轴心线上带有两个卡接固定刀片15的槽18,基座两侧壁上带有两个垂直底座用于导向和固定端子盖的滑槽19。基座采用ABS工程塑料压注生产。
卡接刀片的结构如图6所示,它是上下两端带有上下切槽20的刀片,切槽顶端开有a度角切口。切槽两侧带有刃口,如图7所示。切口a角为60~120度,切槽间距e为0.32~1.1mm,卡接刀片的厚度为0.6mm,采用磷 铜材料制成,每组2个。卡接刀片下切槽卡接局线电缆后,固定在基座的固定槽18内,用树脂灌封,卡接刀片的上切槽,在端子盖的压力作用下卡接引入线。每组卡接端子借助基座下的固定螺丝固定在接线盒的盒身底板孔3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邦志;邱维国;李荣宽,未经吴邦志;邱维国;李荣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96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