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油路液压顶压预应力千斤顶无效
申请号: | 94219761.5 | 申请日: | 1994-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21258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1-15 |
发明(设计)人: | 吕文炎;张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神力超高液压件销售中心;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F3/25 | 分类号: | B66F3/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柏林,史双元 |
地址: | 10007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路 液压 预应力 千斤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应力张拉机具。
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目前使用的液压顶压千斤顶主要是由液压油缸、液压顶压器以及锚具等部件组成。这类千斤顶除了液压油缸外接油管以外,液压顶压器也要外接油管。否则顶压器内的顶压活塞便得不到工作介质的推力,无法使锚具卡片卡固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由于顶压器外接油管在使用中避免不了外来的磕碰和扭动,所以该油管的外接口常会出现故障,造成工作介质外溢及污染工作环境等不良后果。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改进的内油路液压顶压预应力千斤顶。该千斤顶的特点是液压顶压器上不设置外接油管,利用油缸缸壁设置一条封闭式的内油路通道,将顶锚、回缸、退缸等功能油路集中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液压顶压器外接油路接口处易受损坏和工作介质外溢并污染环境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下述方案实现的。鉴于液压千斤顶的液压油缸是由外缸、内缸和中缸构成,且中缸的前端连接着液压顶压器,故在中缸的缸壁上开通通向液压顶压器的油路通道,并让该通道与液压顶压器的油路连通。这样,液压千斤顶不仅免除了原外接油管给作业带来的干扰,同时也保证了油路的畅通,给施工作业带来了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目前使用的液压顶压千斤顶构造剖示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油路液压顶压预应力千斤顶构造剖示图。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由液压油缸和液压顶压器(4)等主要部件组成。液压油缸又是由外缸(1)、内缸(3)和中缸(2)构成。中缸(2)前端与液压顶压器(4)连接。中缸(2)本体位于外缸(1)和内缸(3)之间。中缸(2)的缸壁之内加工有封闭式的纵向贯通油路通道(5)。该油路通道(5)的前开孔与液压顶压器(4)的油路通道相通。所述的流路通道(5)其后开孔与液压油缸的油压腔相通。油压腔内设活塞(6)。活塞(6)前部的油压腔其外壁外接一条动力源油管(7)。活塞(6)后部的油压腔其外壁亦外接一条动力源油管(8)。作业时,工作介质在液压控制阀的控制下,经油管(8)注入后部油压腔,促使油缸伸展并将钢筋应力张拉到额定要求。随后,工作介质又在液压控制阀的控制下经油管(7)注入前部油压腔并穿过缸壁内的油路通道(5)进入顶压器(4)的油路通道。虽着压力不断加大,工作介质顶推顶压器(4)内的顶压活塞(9)和油压腔内的活塞(6)。后部油压腔内的工作介质在前部油压腔工作介质的高压推动下,受活塞(6)排挤,顺油管(8)流回到油箱。这样,千斤顶的顶锚、回缸和退缸工作便得以完成。
本实用新型因采用了缸壁封闭式的内油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小吨位液压千斤顶外接油管在接口处易遭损坏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神力超高液压件销售中心;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未经北京市神力超高液压件销售中心;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97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户内式电动防盗门
- 下一篇:脱壳抓斗起重机提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