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型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94220613.4 | 申请日: | 1994-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205211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隆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隆雄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A61M5/31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穆魁良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复***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注射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针头可收藏在针筒内的安全型注射器。
目前的注射器是由一个空腔针筒、与针头前端相插装的针头以及配装在空心针筒内的活塞构成,这种注射器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注射完毕之后,其针头不能内收在针筒中,因此,既不卫生、又不安全。
后来,有一种在注射完的针头上加套防护套的注射器,其缺点是使用较麻烦,而且防护套很易掉落遗失。
美国5242402号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注射器,它的针头可倒抽入针筒内部,但其缺点是它在换用不同规格针头时很不方便,即针头不能通用,另外,其结构也很复杂,而且也要使用防护套,至使成本上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换装针头方便、通用性好、可将针头方便收入针筒或从针筒推出的一种安全型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在一空腔针筒内装有抽推活塞,活塞杆与活塞相连并从针筒的下敞口探出,在活塞上上凸一偏心插杆头,与插杆头同轴对应位置的针筒上部上凸有一偏心针头插套,针头插卡在针头插套内,针头的下部呈开口状,插杆头与针头下部的开口相插卡或脱离,当推动活塞时,药液受到挤压从针头射出,当注射完毕后,活塞上部上凸的偏心插杆头则与针头下部的豁口相卡合,当下拉活塞时,针头则被牵拉下来并缩藏在针筒内。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第1:针头随注射动作的完成可被同步拉下并收缩在针筒内,而且随着再次注射可将针头再回插到针头插套内,既安全、又卫生。
第2:针头下部为弹性体制成,因而其下部豁口部能与插杆头方便地插合或脱离,而且,由于相插合为铰接关系,故针头可方便地在针筒内的360度范围内歪斜。
第3:可容易地更换不同规格尺寸的针头,扩大了注射器适用范围和针头的通用互换性。
第4:与针头插套相配插的吸管可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地将药剂抽吸到针筒内,有利于注射效率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射前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注射后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注射后针头内收后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注射后针头内收后被挤压弯曲时的结构剖面图。
图5为图1中针头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图5所示针头与活塞顶端插杆头插配时的结构放大图。
图7为图6所示针头收缩入针筒内后呈倾斜时的结构放大图。
图8为图1所示的针筒与活塞组合前的分解图。
图9为图8所示针筒组合后的结构外形图。
图10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与配用吸管组合时的结构剖面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1-1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一中空的针筒1,针筒1内同轴装放有一推液装置3,推液装置3由活塞31和活塞杆35构成,在针筒1上部的针头插套12内插放有针头2,其特征在于:活塞31上部上凸有一偏心插杆头302,在与插杆头302偏心位置相对应的针筒1的上壁151的偏心部位上凸有针头插套12,与针头插套12活动插装的针头2的下段中心开设有凹坑27;与凹坑27活动插合的是偏心插杆头302。参见图5至图8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
偏心的针头插套12的中心线200距针筒1的轴心线100的偏心距离与偏心插杆头302的轴心线3011距活塞31的中心轴线300偏心距离相等,凹坑27为数个孔槽串豁起来的凹坑,偏心插杆头302位于活塞31上部偏心处的凹坑32内,针头2下段的针头座22为弹性塑胶材料制成的圆柱体,针筒1内壁开设有间隔分布的纵向导棱17,活塞杆35从下敞口的中空针筒1探出。参见图5至图8
针头2的针头座22中段有一外凸的环形卡棱26,环形卡棱26与针头插套12内孔环形凹槽120相卡嵌,针头2下段的凹坑27是由沿针头座22全径豁通的通槽25、沿豁槽25中心外凹的两个串接的锥形卡豁271和272构成的。参见图5至图7
两串接的锥形卡豁271和272的中心线270与针头座22本体的轴心线200之间有偏转角α,与锥形卡豁271和272相活动插卡的偏心杆插杆头302上部为一锥状卡头301。参见图5至图7
两串豁的锥形卡豁271和272的锥形底周边呈倾斜状,凹坑27的最下部豁口入口处有一倒角231。参见图6、图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隆雄,未经陈隆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06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GTM高强度透明电热膜陶瓷电加热器
- 下一篇:汽车用自动按摩座、椅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