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双比较式导引线监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20954.0 | 申请日: | 199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0167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21 |
发明(设计)人: | 谭伟;段晓华;丛镝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水利电力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蔚君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比较 导引 监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比较式导引线监视装置。
电力系统短的和超短的线路需要使用专门的保护装置,而联接两装置之间的导引线是否完好是保证导引线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的关键,因而,必须对导引线环路施以连续监视,一旦导引线环路开路、短路及极性接反时,装设于导引线环路两端的监视装置都应同时发出报警信号。
目前,电力系统导引线保护所用的双比较式导引线监视装置,专利号为89219394.8,该专利在使用中存在下列问题:
1.由于该装置接在导引线保护装置中,故在运行中会有交流电流通过纵差继电器串入到采样电阻上,使采样信号电压发生变化,造成误比较,致使监视装置不能正确判断。因此该监视装置实际上已不能起到监视作用。
2.该监视装置在导引线故障时只能发出故障信号,但无法区分故障是短路还是开路,对尽快排除故障不利。
3.所用的变压器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之间无屏蔽层,这样当电力线路发生故障时,导引线中的高压可以通过分布电容耦合到一次线圈侧,使一次侧的有关设备击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采样误差、能区分故障类型、能隔离高电压的新型双比较式导引线监视装置。
该装置由发送部分、接收部分和故障类型判断部分组成,发送部分由高绝缘隔离变压器1、整流滤波回路2、3、比较回路4、开关回路6、继电器JSJF、采样回路8组成,接收部分由接收回路9、继电器JSJS组成,故障类型判断部分由比较回路5、显示回路7组成,由变压器1输出两路适合的交流电压,一路经整流滤波回路2与能进行电压比较的并联比较回路4、5联接,一路经整流滤波回路3与能采集电压信号的采样回路8联接,采样回路8的采样电压与比较回路4、5联接,比较回路4的输出去控制开关回路6进而去控制继电器JSJF动作报警,比较回路5的输出去控制显示回路7进行故障类型的判断报警。
该装置故障类型判断部分的比较回路5由电压比较器A3、A4、分压电阻R1、R2、R3组成,显示回路7由发光二极管LED1、LED2、限流电阻R6组成,其中,分压电阻R1、R2、R3依次串联连接,在R1与R2之间取电压信号与电压比较器A3的正极连接,在R2与R3之间取电压信号与电压比较器A4的负极连接,A3的负极与A4的正极连接后与分压回路相连,A3、A4的输出端分别经反向发光二极管LED1、LED2与限流电阻R6的一端连接,R6的另一端接在正电位上。
该装置的采样回路8由电阻R5、R8、R9、电位器W1、电容C3组成,其中,电阻R8、电位器W1、电阻R9依次连接,电容C3跨接在电位器W1的两端,电位器W1的活动端经电阻R5分别与比较回路4、5连接。
使用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采样电阻上加一个滤波电容,将交流电流从采样电阻上滤掉,使交流电流无法串入到采样电阻上。这样,采样电阻上的信号电压就能正确反映导引线的工作状态,使比较回路能正确比较。该滤波回路简单、可靠,使用元件少,效果显著,彻底克服了原有专利中的致命缺陷。
2.为了尽快查找故障类型,在发端加入了故障类型显示回路。当导引线故障时,该回路能及时判断出故障是短路还是开路,使现场维修人员能尽快排除故障,提高了整套装置的使用率。
3.通过采用高绝缘隔离变压器,使二次侧的高电压无法通过分布电容耦合到一次线圈侧,避免了一次侧设备被击穿的情况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发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故障类型判断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端的外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收端的外形图
图中:
1(T1)——高绝缘隔离变压器 2、3——整流滤波回路
4、5——比较回路 6——开关回路
7——显示回路 8——采样回路
9——接收回路
LED1、LED2——发光二极管 JSJF、JSJS——继电器
D1~D4、D6~D9——整流二极管 R1、R2、R3——分压电阻
A1、A2、A3、A4——电压比较器 R4、R5、R6——限流电阻
BG——开关三极管 C1、C2、C3——滤波电容
C4、C5——隔直电容 R7——滤波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0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