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宝童车无效
申请号: | 94222435.3 | 申请日: | 199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21983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2-14 |
发明(设计)人: | 孙颖;邹玛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颖;邹玛湘 |
主分类号: | B62B7/12 | 分类号: | B62B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童车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背负幼儿和童车两种功能的携带幼儿的用具。
目前,携带幼儿的基本用具是童车,但由于童车体积大、重量重,绐携带幼儿出远门的父母带来很大不便,人们只好抱着孩子,这样一是大人很累;二是大人手里若再想拿点东西就腾不出手了。我国南方和四川等省区有背孩子的习惯,这种传统的方式是用布兜将孩子绑在背上,大人与孩子都不舒适,同时也不利于孩子的发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传统的背孩子的方式已逐步被淘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既能背,又能推的轻便、舒适、美观的携带幼儿用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坐兜框架前端连接有双肩背带,在前、后轮折叠状态下,以双肩背形式背负幼儿。推把与靠背框架可以平行滑动。前支撑杆前端装有前小轮,并与靠背框架下端轴性连接。前支撑后端与后支撑下端轴性连接;后支撑杆上端与推把下端轴性连接,后支撑杆下端装有后小轮,这样当推把推下时,推把与前支撑杆、后支撑杆折叠并且平行;当推把拉起后,靠背框架与前、后支撑杆形成三角形,成为儿童推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背与推两种携带幼儿的方式结合于一体,结构简单,重量极轻,对于大人和幼儿,既方便、省力又舒适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童车状态。
图2是背负幼儿状态。
[1]--坐兜框架,[2]--靠背框架,[3]--推把,
[4]--前支撑杆,[5]--后支撑杆,[6]--连接件,
[7]--双肩背带 [8]--坐兜, [9]--小轮,
[10]--靠腰带
下面结合图1、图2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方案及使用情况。坐兜框架[1]上套有布坐兜[8]和双肩背带[7],并与连接件[8]为轴性连接。连接件[6]上还刚性连接靠背框架[2],在连接件[6]上有滑道使推把[3]可以与靠背框架[2]平行滑动。推把[3]前端轴性连接后支撑杆[5]一端,后支撑杆[5]另一端装有小轮[9]。靠背框架[2]端头轴性连接前支撑杆[4]的中部,前支撑杆[4]前部装有靠腰带[10]和前小轮[9],前支撑杆[4]的末端轴性连接在后支撑杆[5]的中部。使用中,背负状态时,将推把[3]沿靠背框架[2]推下,使靠背框架[2]、推把[3]及前、后支撑杆[4]、[5]折叠;童车状态时,把推把[3]沿靠背框架[2]拉起,使靠背框架[2]与前后支撑杆[4]、[5]形成三角形式,这便成为轻便童车;不使用时,将推把[3]沿靠背框架[2]推下,并将坐兜框架[1]折下,使背宝童车整体成为扁片形,便于携带和收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颖;邹玛湘,未经孙颖;邹玛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24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胶玻璃钢浮雕壁画
- 下一篇:皮肤伤口缝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