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直流两用接触器无效
申请号: | 94224082.0 | 申请日: | 199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21470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06 |
发明(设计)人: | 邵国哲;柯方元;李正飞;刘俊轩;李永胜;崔可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国哲 |
主分类号: | H01H51/10 | 分类号: | H01H5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73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两用 接触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器中控制用的交直流两用接触器。
现接触器的种类很多,无论在电子、机械、化工、纺织、轻工等等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各类电器的自动控制。接触器的原理是线圈通电后,使其动触点动作,与静(或定)触点相接,接通有关电源,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其特点是简单、实用,把触点封闭起来,还成为防爆接触器。由于线圈通电有交流、直流之分,接触器分为直流、交流接触器两大类。目前接触器也有相应弱点,其一费电,这是由于接触器的触点在接通其间,线圈内一直保留有电流缘故。接着来的其二弱点是,线圈的长时间通电,使其发热,降低其使用寿命,甚至烧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接触器,即交直流两用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成含有底座1、支架2、动触头3、定触头4、定铁芯5、动铁芯8、动触头支架6、线圈7,定触头4固定在支架2上,动触头3固定在动触头支架6上,且动触头支架6与动铁芯8相固定,特征在于动铁芯8的芯柱内装有芯盒装置,芯盒装置由动芯9、销座12、定位销10、弹簧11构成,动芯9可在动铁芯8的芯柱内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除具有工作可靠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优点:
1、节电,只要接通线圈电源后,动、定触点相接触,但在接触其间,线圈内无电流通过,达到接电目的。
2、成本低,由于接触器工作其间,线圈内无电流通过,则铁芯内不会产生涡流,铁芯可用一般铁质材料代替昂贵的矽钢片,使接触器成本大大低于一般接触器。
3、寿命长,由于线圈不发热,铁芯内无涡流,使整个接触器的寿命大大延长。
4、由于本实用新型通电为瞬间,因此交直流通用。
下面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是动铁芯8结构及 芯盒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4是动铁芯8结构及芯盒装置侧视示意图。
图5是动铁芯8结构及芯盒装置附视示意图。
图6是动芯9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是底座,用于支撑固定整个接触器,2是支架,定触头4固定其上,支架2和底座1相固定后,整个接触器就大致固定好了。动触头3数目同定触头数目一样多,固定在动触头支架6上,动触头支架6和动铁芯8相固定,动铁芯8和定铁芯5构成整个铁芯,其裁面成E形,定铁芯5可固定在底座1上;动铁芯8的芯柱内装有芯盒装置(如图3、4、5、所示),销座12由螺丝13固定在芯柱上,动芯9上有环形槽和定位槽两槽,环形槽为首尾相连槽,它有Ⅰ、Ⅱ两个槽底(最低部),两槽底之间可以是平滑槽沟,也可以是阶梯槽沟(图7是阶梯槽沟示意图,即有A、B、C、D四个阶梯,从Ⅰ槽底到Ⅱ槽底只能是沿C、D槽沟,而从Ⅱ槽底到Ⅰ槽底只能沿B、A槽沟);定位槽是一条形槽,动芯9底部还有一通孔,通过通孔可使动芯9固定在定铁芯5上,动芯9可在动铁芯8芯柱中上下移动,定位销10为U形,其一端在环形槽内,其一端在定位槽内,定位 销后有压簧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线圈7通电后,由于磁力吸引,动铁芯8下降,但并末与定铁芯5完全相接,其间有一间隙,此时动、定触头相接触(完成自动控制过程),动铁芯8下降过程中,动芯9在动铁芯8的芯柱内上升,其定位销10的上端由Ⅱ槽内沿B、A两阶梯滑动到Ⅰ槽底内,完成此过程后,线圈7断电,由于定位销10作用,动铁芯8不会上升,则动、定触头保持接触,保持工作状态,由于线圈7内无电流,达到节电目的,当自动控制需要结束时,再给线圈7通一次电,动铁芯8再向下降一间隙大小距离,此时,由弹簧作用,定位销10上端沿C、D两阶梯槽沟由槽底Ⅰ到达槽底Ⅱ内,动铁芯8上升,动、定触头脱离接触,自动控制工作状态结束。再来一次,重复上述动作。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工作可靠,节电,成本低,寿命长。仅节电一项,若现行接触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每年可为国家节电数十亿度,可以预料,本实用新型有广泛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国哲,未经邵国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4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浸没式泥浆固控装置
- 下一篇:同时除碳烟和氮氧化物的柴油机排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