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隔板偏置炉胆锅壳式锅炉无效
申请号: | 94224191.6 | 申请日: | 199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209761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0-11 |
发明(设计)人: | 涂益新;吕树申;杨泽亮;蓝国怀;毕靖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劲马锅炉实业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B9/00 | 分类号: | F22B9/00 |
代理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燕玲 |
地址: | 51025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偏置 炉胆锅壳式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产生蒸汽、热水的锅炉的结构,更准确地说是涉及偏置炉胆卧式内燃锅壳式锅炉的结构。
现有的偏置炉胆卧式内燃锅壳式蒸汽锅炉、热水锅炉主要由筒体、炉胆、第二、第三回程烟管束、管板、进水管、出水管或出汽管等构成。图1是现有的偏置炉胆卧式内燃锅壳式热水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是主视图,图1b是右视图,如图所示,筒体3内的炉胆1偏离筒体中心,第二回程烟管束8和第三回程烟管束7的两端安装在锅炉前管板2和锅炉后管板6之间,进水管4和出水管5在筒体3顶部。使用时,燃油在炉胆1内燃烧产生的烟气走向锅炉后方,又通过第二回程烟管束8走至锅炉前方,再转至第三回程烟管束7,最后排出。待加热的水从进水管4进入筒体3内被加热,最后从出水管5出来。现有的偏置炉胆锅壳式锅炉存在如下缺点:
1、锅炉水循环差,易结水垢,经常出现烟管由于结垢而烧坏的情况;
2、由于给水直接进入整个筒体,不利于烟气对水的加热,烟气排出时温度仍比较高,从而使传热效率偏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进现有的偏置炉胆锅壳式锅炉的结构来改善锅炉内水的循环,从而延长锅炉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筒体内的第三回程烟管束7与第二回程烟管束8及炉胆1之间纵向设置一隔板。
上述隔板的长度l和宽度s如下
0.2L≤l<L
0.2D≤S<0.9D
其中:L是筒体的长度
D是筒体内径。
隔板长度必须小于筒体长度,以避免隔板与锅炉前管板2及锅炉后管板6之间由于局部温度高而互相顶挤。如果隔板长度小于0.2D,则隔板无法改善筒体内的水的循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隔板宽度保证在0.2D和0.9D之间是为了使筒体内水顺畅地从第三回程烟管束区域流到第二回程烟管束区域。
此外,隔板顶部必须在筒体3内水位以下以保证水的正常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隔板是直形板、折形板或曲线形板,隔板材料是普通钢板。
本实用新型进水管4设在隔板的第三回程烟管束7一侧,出水管5或出汽管设在隔板的另一侧。一方面,给水被第三回程烟管束7预热后再由隔板底部流到第二回程烟管束8和炉胆1区域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传热效率,减少排烟损失;另一方面,给水位置和出水或出汽位置分别在热强度差较大的第三回程烟管束7和第二回程烟管束8之间的隔板两侧,使隔板两侧的水密度差大大增加,而循环水的驱动力就是水的密度差,从而使水的循环得到较大改善,锅炉不易结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锅炉内水的循环得到大大改善,从而防止锅炉结垢,延长了锅炉寿命;
2、提高了传热效率,减少了排烟损失,从而节省了燃料;
3、只需对原有的锅炉进行改造,因而制造成本低。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隔板偏置炉胆锅壳式热水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2a是主视图;
图2b是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隔板偏置炉胆锅壳式蒸汽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3a是主视图;
图3b是右视图。
图4是图2和图3结构的锅炉内水的二维截面流动矢量图。
图5是图1结构的锅炉内水的二维截成流动矢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热水锅炉筒体3内径为1200mm,长度为2500mm,折角为120°的二折折形隔板9纵向设置在第三回程烟管束7与第二回程烟管束8及炉胆1之间,隔板长2470mm,宽70mm。隔板底部与筒体3底部距离为40mm,隔板9两端与锅炉前、后管板2和6的距离依次为10mm、20mm,进水管4和出水管5分别在隔板9的两侧。
如图3所示,蒸汽锅炉筒体3内径为1200mm,长为2500mm,直形隔板9纵向设置在第三回程烟管束7和第二回程烟管束8及炉胆1之间,其长度为2300mm,宽度为600mm。直形隔板9两端与锅炉前管板2、锅炉后管板6之间的距离都是100mm,隔板顶部离水面50mm。进水管4和出汽管10分别在隔板9两侧。
图4和图5中,箭头的方向为筒体内水流方向,箭头的长短表示水流速度的大小。比较图4、图5可见,加了隔板之后,水流不能横向从第三回程烟管束区域通过第二回程烟管束和炉胆区域,而要向下流绕过隔板,大部分区域的流速都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筒体内加了隔板后,水的循环得到大大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劲马锅炉实业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广州劲马锅炉实业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41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