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扇立体摆头无效
申请号: | 94224236.X | 申请日: | 199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200713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14 |
发明(设计)人: | 邵世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太家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10 | 分类号: | F04D25/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立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立体摆头,系藉由将风扇马达其马达后壳枢固在一U形架的两侧支脚上,并将其转向齿轮箱之输出轴藉由一组连构件适当地与该U形架下端活固枢接之固定柱连接,使能将该转向齿轮箱输出轴之转动转化为一种风扇的立体摆头运动。
目前,市面上可见之电风扇(尤指立式电扇)为使其送风方向能及于较大范围,一种用来操作其风扇头部摆动之摆头结构设计已经相当普及,如利用可直接将风扇马达之高速旋转经减速成低转速至一输出轴的转向齿轮箱、或是以另设一个同步马达(Synchronous Motor)来做为转向之主动控制等等方式,但目前市面上仍以前者的使用占多数,而,不论是以何种方式来达成立式电风扇头部转摆之动作,其共同的特征即在于此类摆头动作皆限于平面性的左右摆动,使其送风方向仅能被限制在二维平面上,这对于某些要利用电风扇来吹使室内空气流动、或受风者分布于上下位时的场合,成为只能驱动局部室内空气或仅有少部分人受到风益,其效果将不显著。
缘是,发明人产生制造出一种电风扇头部能具有立体摆动效果的构想。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风扇立体摆头,藉由机械式的连构件将转向齿轮箱输出的旋转动作转动变为一种具顺畅性的风扇立体摆头动作,而此谓立体摆头动作将兼包括有左右与上下动作之综合,以使送风方向能及于更广的三维空间之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扇立体摆头,系主要在电风扇头部用于驱动扇叶旋转之马达部分藉由一转向齿轮箱控制摆头动作,主要控制部分含一U形架、一固定柱、及一组连接于转向齿轮箱之转动输出轴与固定柱之间的连构件组成,其中,
马达后壳两侧系与该U形架上弯之两支脚水平枢固,使与马达连接之电风扇头部可依该枢接处形成上下点头之动作,而U形架之下端则活套枢接于固定柱,使依固于U形架之电风扇头部可据绕固定柱左右转摆;
该组连构件系包括一接于转向齿轮箱下输出轴之转动件、及一摆动件,该摆动件一端系与固定柱上端呈水平枢接,而其另一端则枢接于转动件之适当旋转半径上;
据上之构成,当转向齿轮箱之输出轴旋转,带动转动件做完全的旋转,并依其旋转动作在适当半径上扯动摆动件,如此,因为与摆动件一端枢接之固定柱为固定不动,进而将使所有相对动作形成于各枢接处达到电风扇头部之立体摆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风扇立体摆头,其中该摆动件一端与转动件适当半径之枢接处应为一球轴承结构,以消弥其枢接处在摆头时的角度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立体摆头,其中有一适宜形状之蓄压弹簧被装设于U形架与马达之间,使其蓄压方向为能驱使电风扇头部上抬,以吸收电风扇头部的自重使摆头动作更为顺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立体摆头,其中包含于风扇马达部分之结构系由一外前壳与外后壳所套覆,该外后壳下方须开有一缺口以利于固定柱及相关电线向下输出结构之延设,且该缺口之大小须以不与立体摆头动作时产生干涉为宜,另,于固定柱部分设置一具有向后适当弯析形状的后挡板、及由外前壳内适当部位设置一前挡板,使电风扇于其前后抑最大行程中,由外后壳下方缺口部分所产生前后露出的部分能被此两挡板所遮掩。
以下,为令审查员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之构成,并对本实用新型之实际结构与未述明之特点做一阐述,特提供一较佳实施例及图示,详细说明于后,谨请参阅。
图1系习用立式电风扇头部的平面侧视图。
图2(A)(B)(C)系为习用电风扇中,控制其左右摆头结构的动作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电风扇头部之一较佳实施例侧视图。
图4系缘自图3之A-A剖面图。
图5(A)(B)系控制本实用新型电风扇摆头之连构件部分放大的动作示意图。
图6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电风扇头部向下倾之状态。
图7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电风扇头部向上仰的状态。
图8系由正面观察本实用新型电风扇立体摆头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太家电有限公司,未经亚太家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42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