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手矫形康复器无效
申请号: | 94225942.4 | 申请日: | 199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79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24 |
发明(设计)人: | 邹春玲;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春玲;王勇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A63B2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脑卒中 偏瘫 矫形 康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手矫形康复训练器。
脑卒中发病急、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目前医学领域对脑卒中的早期治疗以降低死亡率为主,而对病人早期的手矫形、康复训练不够,常使幸存者错过了最佳矫形、训练期,使瘫手功能恢复受到影响。当然,这也与当前对瘫手早期的矫形、康复技术不适应临床要求有关。一般脑卒中偏瘫后,病侧上肢、前臂和手指呈屈曲状态,手腕下垂,如让病手任其自然,将来很容易发生后遗症--手腕下垂和手指挛缩,故必需在发病早期就使病手处于不下垂和不蜷缩的姿势。现有的康复技术是让病人手握一毛巾卷,手背屈(即手背上抬)15--30°,或用一上翘板把手固定在该角度,肘微内收,肘下垫一棉垫,使前臂略高于肩、胸部。(大众医学 1992、8期 37页 上海科技出版社)对瘫手指的训练是让病人自己做或让其家属帮着做手指的伸收训练。目前仅查到一份国内专利“CN 2057100U”可代替人工帮病人做手指训练,但市面上未见有售。
现有康复技术的问题和缺点是仅能用于病轻、能合作的病人,而且只能用于卧位,不能用于坐位、立位,无吊臂功能,无防止病手畸形和固定手臂的功能,更不适用于危重病人,因而使其丧失了最佳训练期的手矫形、训练机会,有时他们仍需陪人帮忙固定手形、前臂和做手指训练,常影响病人的其它综合治疗和休息。用上翘板固定(克氏康复医学 湖南科技出版社 1984、8 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虽可代替部分人力,但病人久戴有不适感,做手指训练时还得解下,训练完后再绑上,十分费力,无论病人自己训练还是陪人帮忙训练手功能都十分单调、枯燥,久之易于产生并发症(如抑郁症等),既不利于病手及早恢复正确的条件反射,也无激发病人主动训练的乐趣。国内专利“医用电动手功能康复器”申请五年,一直未见市场有售,可能与其结构复杂、造价高、难于普及有关。该专利优点仅是可代替人力作手指训练,无手矫形、吊臂、声响反馈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康复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所有脑卒中早期病人、各种体姿均可使用的瘫手矫形、康复训练器,以代替人工固定手臂体位和吊臂,防手畸形和功能萎缩,降低病残率,诱发病人产生主动训练的兴趣和信心,充分利用最佳康复期矫形、训练,恢复手的正常条件反射,事半功倍,尽快康复。
下面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甲型为例)
图面说明:图1,甲型:左手臂模型示意图,正面观。1、手臂模型硬壳,2、握物,3、声响件,4、紧固件,5、吊臂带环,6、吊臂带,7、硬壳通气孔,8、硬壳中缝,9、握物气道孔,10、硬壳背屈15--30°形状,11、硬壳掌指关节处内圆角,12、硬壳腕关节屈面。
图2,乙型:左手臂模型从食指处垂直剖面示意图,正面观。与甲型相同部分名称标示(略),13、硬壳第一、二指间关节内圆角弧,14、硬壳第二、三指间关节内圆角弧,15、掌根部150-170°的外圆角弧,16、掌根部与四个手指相连的弧形面,17、位于中空模型内的握物2和声响件3。
手矫形康复器的特征是:硬壳1为模拟手半握拳状的功能位,用树脂或塑料聚丙烯制成,中空,整个壳壁布满孔7,壳外有2-4对紧固件4,近手腕屈面有一吊臂带环5,声响件3装在握物2气道口处。甲型硬壳1外观呈手背屈15-30°,在掌指关节处呈110--150°内圆角,呈两端开口状,一端达及前臂中部,另一端紧贴手掌心延及五个手指第一节,另设有1--2条缝8与壳壁长轴平行伸及两端。握物2外观近似圆柱状,直径大于4CM、中空、受压后可还原,在握物气道口9处与声响件镶嵌。
乙型硬壳为只在臂端开口,向下延伸为能容纳手拿握物2的中空盒状,掌心不与壳内壁紧贴,在第一、二指间关节13和第二、三指间关节14处呈110--150°内圆角弧,在掌根部15处呈150--170°的外圆角弧,并顺势与四个手指端面相接呈略显弧形的面。
当脑卒中发病后,不管病情多么危重,在对病人进行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尽早将瘫手臂放在硬壳1内(分左右手),使瘫手各部位屈度与硬壳1内臂各屈度吻合,再用紧固件4调整硬壳1松紧度,后将吊臂带6的挂钩钩住吊臂带环5,调整至所需长度后挂在病人颈部,病手便呈现出临床要求的体位。若病人能坐立或行走,三个月内也应用吊臂带,以防前臂下垂。以后如病情许可,也可用一条等长的宽松紧带与吊臂带交替使用,以辅助病人练肘关节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春玲;王勇,未经邹春玲;王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59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盘装式伺服放操控制器
- 下一篇:调温水垫式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