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扩充槽连接器端子无效
申请号: | 94226028.7 | 申请日: | 199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6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0-12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进卿 |
主分类号: | H01R23/70 | 分类号: | H01R23/70;H01R13/11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充 连接器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插接电路板(介面板)的扩充槽连接器的构件,即连接器端子。
现有扩充槽连接器由胶壳与端子组装而成,其端子凸出点左右对称在同一高度上实现夹持介面卡(即介面板,或电路板)的功能;当电路板尚未放入扩充槽连接器时,由于端子突出点之间的距离甚小,如有端子变形或使用不当或有杂物时极易造成短路,且已有端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均会因弹性疲劳而造成接触不良。还因为扩充槽的端子通常非常多,所述接触不良在电路维修时造成很大困难,且因难以确定已经产生疲劳的端子,即使确定了,因端子极小,维修时一有不慎就会使端子断裂。
如图1所示(该图为已有扩充槽剖视结构),传统扩充槽端子所产生弹力之处在其弧形凸出部位(1)下方至弯曲部位(2)之间,而弧形凸出部位(1)上方至弯曲部位(3)之间均无弹力作用。故所述端子极易产生弹性疲劳而造成接触不良,或因其弹力不佳而出现制造过程的次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扩充槽连接器端子,具有更好的弹性,能可靠地实现电路板的接插连接,其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端子有顶部,该顶部两侧各有用以卡持在扩充槽内的凸肩而其下端是用以接触电路板而导通电路的弧形前凸,所述弧形前凸的下端是带有用以增加端子弹力之园孔的中间部份,该中间部份的下端有尾脚,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端子设有相对于弧形前凸的弧形后凸状辅助弹片,所述辅助弹片的一端连接在弧形前凸的一个端部位置处而另一端为自由端。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做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已有技术扩充槽剖视结构,图2和图7分别为有本实用新型端子的扩充槽剖视结构,图3至图6以及图8、图9为不同实施例结构。在图中:
1-弧形凸出部位, 2、3-弯曲部位,
11-弧形前凸, 12-顶部,
13-弯曲部位, 14-弧形后凸状辅助弹片,
15-扩充槽体, 16-尾脚,
17-中间部份, 18-园孔,
19-槽, 20-凸肩, 60-卡柱。
由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端子(10)有顶部(12),该顶部(12)两侧各有用以卡持在扩充槽中的凸肩(20)而其下端是用以接触电路板而导通电路的弧形前凸(11),所述弧形前凸(11)的下端是带有用以增加端子(10)弹力之两只园孔(18)的中间部份(17),该中间部份(17)下端是尾脚(16),其设计特点是,所述端子(10)设有相对于弧形前凸(11)的弧形后凸状辅助弹片(14),该辅助弹片(14)的一端连接在弧形前凸(11)的一个端部位置处而另一端为自由端。
本实用新型上述改进结构的端子,具有更好的整体弹力,能可靠地连接电路板而保证电路导通,不易损坏或短路,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由图3可知,上述端子的弧形前凸(10)中部设有槽(19),其辅助弹片(14)上端连接在所述弧形前凸(11)上端部位置处而该弹片(14)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实际上,它是由槽(19)部位向后冲制出来而成的,其辅助弹片(14)用以抵住图2所示的扩充槽容置槽后壁而使整个端子均具有弹力,由此增加其对电路板的夹持力。
图4为另一种实施例结构,它与图3所示结构的不同在于所述辅助弹片(14)的下端连接在弧形前凸(11)的下端部位置处,而其自由端触抵在顶部(12)上,由此使端子具有更好的弹力。
图5是另一种实施例结构。它的辅助弹片(14)为分别位于弧形前凸(11)两侧的二片,且其上端连接所述弧形前凸(11)的上端部位置处。这种结构易于制造。
图6是另种实施例结构。它的辅助弹片(14)亦为分别位于弧形前凸(11)两侧的二片,辅助弹片(14)的下端连接弧形前凸(11)下端部位置处而其上端(自由端)触抵在顶部(12)上。
图8是又一种实施例结构。所述弧形前凸(11)中部有槽(19),辅助弹片(14)的上端连接在弧形前凸(11)上端部位置处而其自由端为直形端头。这种结构在实际使用时,需在扩充槽中设置一个如图7所示的用以卡住所述直形端头的卡柱(60),此时端子整体均产生弹力,还可使其与相对的端子的辅助弹片间不致短路。
图9所示的实施例结构是,所述辅助弹片(14)为位于弧形前凸(11)两侧的二片,其上端连接在弧形前凸(11)上端部位置处,而其自由端(下端)为直形端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进卿,未经刘进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60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