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与耕整机挂接的收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26470.3 | 申请日: | 199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1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庭;陈浩军;陈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庭 |
主分类号: | A01D41/02 | 分类号: | A01D41/02;A01D43/12 |
代理公司: | 益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卷书 |
地址: | 4132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机 收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耕整机挂接的谷物收获机具。
现有的谷物收获机具,一般只能在旱地或禾场进行收获作业,不能下水田收获水稻,有的虽可下田进行水稻收获作业,但因机体笨重、结构复杂、造价较高或不适于小丘块田间作业等原因而未广泛推广应用。1992年4月28日申请,专利号为92212750.6的“小型稻麦收获机”,虽可与小型耕整机挂接,下田进行水稻收获作业,但也存在头重尾轻、稳度小、转弯半径较大的缺点;1993年12月21日《湖南科技报》报道了湖南临湘收割机厂“4L1.5”的小型联合收割机通过鉴定,它能下水田作业,可将收割、脱粒、分离、清选、装袋一次完成,具有转向灵活、作业流畅、损失率低、工效较高等优点,但需与湖南-224、湖南-220或神州、丰收、邢台、东风等牌号的小四轮拖拉机配套,多数用户的购买能力难以承受,同时这种收获机具对田埂路道窄小的稻田丘块,无法行驶到田作业。由此可见,研制一种与小型耕整机挂接配套,轻便灵活地进行水稻收获作业的机具极有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小型耕整机配套,容易挂拆、割脱流畅、稳度好、转弯半径小、坐机驾驶操作轻便灵活的谷物收获机具。
本实用新型由柴油机、耕整机、收获装置三部分组成,其收获装置包括主轴[10]、传动杆[15]、链轮[21]、割台[23]、输送带[24]、链条[25]、输穗板[27]、托架[34]、脱粒器[48]等部件结构。其技术设计方案是:
主轴[10]由连接座[11]及螺栓[9]横向安在柴油机[1]之后的耕整机[2]的主梁顶部。行走带轮[3]与主带轮[4]并排设在主轴[10]的左端,分别由皮带与行走齿轮箱[68]内的带轮及柴油机[1]的输力轮套挂。主轴[10]的右端伸置离合齿轮箱[12]内,其轴端的锥齿轮与伸置在离合齿轮箱[12]内的传动杆[15]前端的牙嵌锥齿轮[46]相互啮合。
传动杆[15]尾端设有锥齿轮箱[18],其锥齿轮箱[18]内的传动杆[15]尾端的锥齿轮与脱粒器滚轴[49]左端的锥齿轮相互啮合。滚轴[49]右端设有链轮[21d],由链条[25]与割台[23]下方横割轴[22]右端的链轮[21c]套挂。
割台[23]、输穗板[27]、脱粒器[48]依次向后连成一路或前段为分叉的割、送、脱通道,托架[34]从割台[23]、输穗板[27]的下部及脱粒器[48]两端支架连为一体,其托架中梁左端插入耕整机[2]后方犁架的支承管[66]内,将割台[23]、输穗板[27]及脱粒器[48]悬挂于耕整机[2]的右侧。
割台[23]的前缘设有坐刀[20],坐刀[20]后缘的割台[23]成对设有垂直台面的割输轴[41],各割输轴[41]下部伸在割台[23]下面的齿轮壳[44]内,并分别安有与横割轴[22]上的横锥齿轮[43]相互对应啮合的纵锥齿轮[42];割输轴[41e]与割输轴[41f]之间的输穗板[27]前端设有游轮轴[35],尾输轴[28]设在脱粒器[48]入穗口前缘的输穗板[27]右后侧。割输轴[41e、h]从割台[23]的台面向上依次设有割轮[37]、输送带(槽)[24]、扶禾盘[40];割输轴[41f、g]从割台[23]的台面向上依次设有割轮[37]、扶禾盘[40];游轮轴[35]及尾输轴[28]从输穗板[27]的板面向上依次设有输送带(槽)[24]、扶禾盘[40]。
将输送带[24]挂套割输轴[41e]、游轮轴[35]及尾输轴[28],从割输轴[41f]右前侧设置将尾部伸至脱粒器[48]入穗口的理草片[31]及理草筋[33],割台[23]与输穗板[27]板面构成一路割、送通道。将割输轴[41e]与尾输轴[28]挂套输送带[24],割输轴[41h]与游轮轴[35]同时挂套输送带[24],从割输轴[41f]的右前侧及割输轴[41g]的左前侧分别设置伸向游轮轴[35]前方的理草片[31]及理草筋[33],游轮轴[35]右前侧设置伸至脱粒器[48]入穗口的理草片[31]及理草筋[33],割台[23]与输穗板[27]的板面构成为前段分叉的割、送通道。
支撑[32]的一端支撑在尾输轴[28]的上端,其另端支撑在割输轴[41e]的上端或游轮轴[35]的上端。输穗板[27]沿支撑[32]将中部转折为割、送道槽,其两边分别从输送带[24]的圈内斜伸左、右侧上方,将输送带[24]的外边罩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庭,未经陈国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64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