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球升降式止回阀无效
申请号: | 94227072.X | 申请日: | 199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208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昕;王春志;胡小龙;李平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昕;王春志 |
主分类号: | F16K15/00 | 分类号: | F16K15/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周守大 |
地址: | 61008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止回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用管道附件中的阀门类,尤其是涉及小口径管道输配系统中的浮球式止回阀。
现有的浮球式止回阀有H80C-10型浮球式止回阀、H62X-10S型浮球式止回阀等,都有阀体、阀座、球芯、密封圈等组成作防止介质逆流的单向启闭用。中国专利CN87211361V对此类阀门进行了改进,这种斜浮式浮球止回阀是由阀体、阀芯、阀座和垫片组成,阀体由支管斜交于阀体流道组成,球状阀芯在支管内随流体流态变化而上下移动,起止回阀作用,其优点是,阀芯在流体流动时避入支管顶部,对流体阻力减少;其缺点是,当阀门的主流道呈水平状态时,阀芯在封闭式的支管内上升过程中,由于阀芯上部的介质难于流动,阀芯不能有效地上浮到支管顶部,造成流体流动不畅,阻力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阻力损失小,浮球上升工作可靠的浮球升降式止回阀。
本实用新型是由阀体、阀盖、阀芯组成的浮球升降式止回阀。阀体的支管与阀体的主流道垂直相交,支管的直径大于主流道直径,阀芯是球状的,可在支管内滚动,阀芯的直径小于支管的直径而大于主流道的直径,支管顶端侧壁处和主流道出口末端处由一通孔贯通,形成副流道,一喷嘴安装在主流道上,其位置在副流道与主流道贯通口处。阀体是阀门的主体,其内的主流道为介质流动的通道,支管为阀芯上浮的活动空间,阀芯由支管的上端开口处置入阀体支管内,阀盖用来封住支管的上端开口,防止介质流失。喷嘴制成通常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圆锥形等。当介质在阀体主流道内正向流动时,球形阀芯受介质推力和浮力的作用从支管内上浮,由于喷嘴的作用,副流道和主流道的贯通口处的压力小于副流道在支管侧壁入口处的压力,使支管内的介质能顺利地通过副流道排入主流道,从而有效地保证阀芯上浮到位,使阀门完全开启;当介质在阀体主流道内逆向流动时,阀芯在自重的作用下和介质推力作用下推向主流道,而将主流道口封住,使阀门完全关闭。
本实用新型阀体中的主流道与支管相交的那一段,其直径与支管直径相同,在主流道上装有圆弧形导轨,导轨两端分别与支管管壁和主流道管壁相切。增加主流道的直径一是增加了阀芯的活动空间,二是为了安装导轨。导轨的设置,使球形阀芯在受到较大的介质推力时,也能沿着导轨向上浮起进入支管,而不致于封住主流道。
本实用新型阀体中包容喷嘴嘴口附近那一段主流道管径增大,形成空腔,这样使喷嘴喷射时,降低副流道和主流道贯通口处的压力效果更佳,支管内的介质更顺畅地通过副流道排入主流道,阀芯更能在支管内可靠地上浮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阀体、阀盖、喷嘴、导轨、阀芯可以用铸铁、碳素钢合金钢、铜、铝、有机玻璃、塑料、玻璃钢等材料制成,阀芯还可以用橡胶、涂复橡胶、涂复塑料等制成。上述材料根据来源和主流道内的介质情况,因地制宜的选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计了特有的副流道、喷嘴等,从而提供了一种工作可靠、性能优越,使用寿命增长的新型浮球式止回阀,在保留原有此类阀门优点的同时,又克服了其缺点,推广应用之后,必将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中:1阀体 2阀盖 3喷嘴 4导轨 5阀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图中阀体(1)是铸铁件,由支管与阀体主流道垂直相交为一体,支管的内径为60mm,阀体主流道直径为40mm,主流道与支管垂直相交那一段的直径也为60mm。副流道内径为10mm。喷嘴(3)为圆柱形,内径为30mm,外径为40mm,与主流道相配合,用黄铜制成。喷嘴(3)嘴口处的主流道直径为60mm,长40mm,形成一圆柱形空腔。阀芯(5)为骨架式橡胶球,直径50mm。导轨(4)用铝制成,为板式(板厚3mm)圆弧形,即板呈近似直角三角形状,其斜边改为圆弧形,使其与支管管壁和主流道管壁正好相切。阀盖(2)用铝制成,内径为60mm,加密封垫片与支管密封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昕;王春志,未经张昕;王春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70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