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气囊四腔管无效
申请号: | 94227183.1 | 申请日: | 1994-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265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02 |
发明(设计)人: | 邓华琼;文艳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华西医科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英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四腔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是对双气囊三腔管的改进。
双气囊三腔管压迫胃底食道静脉出血的治疗方法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食道气囊、胃气囊、胃腔、食道气囊腔和胃气囊腔组成,将其从病人鼻腔插入胃后,先向胃气囊充气,即压迫胃底曲张破裂静脉,向外牵引,再向食管囊充气压迫出血的食管静脉,以达到止血治疗效果。其不足之处是:1.不能咽下的唾液、痰液常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2.食道内积血返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3.胃和食道气囊压迫过久可致粘膜糜烂;4.由于食道气囊长15公分,充气后正好压迫气管、左支气管、左心房部位,病人出现胸闷气紧、呼吸困难。在中国专利91205403.4中公开了一种“四腔二囊管”,它是在上述双囊三腔管的胃腔(管)侧设置一比食道气囊稍长的食道腔,上开有两个口,一个口设在两气囊之间,另一个口设在食道气囊,近端口上分别有向内、向外的两个瓣膜。它的缺点在于:1.两个气囊之间有间距,因而,不能压迫间隙处曲张破裂的食道静脉,不能达到止血目的,或止血效果差;2.食道腔上的两个孔不大,再加上瓣膜,一但遇到血凝块或痰块,易造成引流不畅,也不能解决积血返流引起的窒息;3.瓣膜要求动作准确、精度高、不脱落,因此,工艺复杂,成本高,是一种不易实施的理论构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止血效果好、不会引起窒息、呼吸困难、胸闷气紧的双囊四腔管。
本设计由四腔管贯穿一个食道气囊和一个胃气囊,食道气囊长度为5~10cm。有三支互不相通的腔管在四腔管的管壁上,另有一支腔管在中间;1.一支腔管是食道气囊腔管,上端通四腔管口,下端通食道气囊;2.一支腔管是胃气囊腔管,上端通四腔管口,下端通胃气囊;3.一支腔管是食道腔管,上端通四腔管口,下端开口在食道气囊上端的四腔管壁上;中间的腔管是胃腔管,上端通四腔管口,下端侧面设置有小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食道气囊长度比原来的15cm缩短了1/3左右,充气后正好避开对气管、左支气管、左心房部分的压迫,能有效地保持气道畅通,缓解或解除病人胸闷、气紧、呼吸困难的症状,乐于被患者和医护人员所接受。
2.减少了食道粘膜受压面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又不影响止血效果。
3.增加一食道腔可吸出食道内的分泌物或积血以防止返流入气管,有效的避免了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4.便于随时观察食道有无出血情况,有助于疾病的即时诊治。
5.制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四腔管横断面放大示意图。
以下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一种双气囊四腔管,由四腔管[1]贯穿一个食道气囊[2]和一个胃气囊[3],食道气囊[2]长度为10cm。有三支互不相通的腔管在四腔管的管壁上,另有一支腔管在中间,一支腔管是食道气囊腔管[4],上端通四腔管口,下端通食道气囊;一支腔管是胃气囊腔管[5],上端通四腔管口,下端通胃气囊;一支腔管是食道腔管[6],上端通四腔管口,下端开口在食道气囊上端的四腔管壁上;中间的腔管是胃腔管[7],上端通四腔管口,下端侧面设置有小孔[8]。该四腔管适用于一般成人患者。
实施例2.一种双气囊四腔管,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食道气囊[2]的长度为5cm,适用于儿童或个子矮小的病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71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