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翻板式气动切换蝶阀无效
申请号: | 94227329.X | 申请日: | 199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94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绍荣;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绍荣;艾军 |
主分类号: | F16K1/24 | 分类号: | F16K1/24;F16K31/122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技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幼陵 |
地址: | 6414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气动 切换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蝶阀,特别涉及一种介质为空气、用于管路上的气动切换蝶阀。
目前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气动切换蝶阀为单偏心蝶阀或双偏心蝶阀,双偏心蝶阀在阀杆与阀瓣的连接方式上进行了改进,相对于单偏心蝶阀寿命有所提高,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单偏心蝶阀的结构缺陷:密封副仍为圆周密封副;阀瓣的开关仍由阀杆带动其绕轴线转动来实现。因此,密封效果较差,寿命提高不大。
中国专利ZL92220635·X提供了一种耐蚀防堵截断蝶阀,主要特点是变现有蝶阀的圆周密封副为平面密封副;将阀杆与阀瓣的连接方式设计成双偏心柔动结构,使阀瓣的开关由阀杆带动其90°翻板式转动来实现。此种蝶阀虽然密封效果好、寿命大幅度提高,但由于无传感装置、驱动装置,且材质和装配关系上存在问题,故不能实现快速切换,也不宜于在需要快速切换的管路上使用,否则寿命会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切换速度快、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气动切换蝶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气动切换蝶阀包括阀体、阀座、密封圈、阀瓣、阀杆、转臂、心轴、弹簧、将阀瓣的开关信号输入控制装置的传感装置和开关阀瓣的驱动装置。阀瓣与阀杆、转臂、心轴、弹簧的连接方式为双偏心翻板式结构;阀瓣与阀座、密封圈构成平面密封副;驱动装置为活塞曲柄连杆机构,动力为压缩空气,曲柄与阀杆相连,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阀杆0°~90°的转动,从而使阀瓣实现无摩擦翻板式快速开关,该阀的工作原理如下:开启时,向传感装置发出开启信号,动力气源进入驱动装置,曲柄带动阀杆顺时针转动,从而使转臂和心轴运动,带动阀瓣作复合运动——先向上平移并后退移动一段距离,当其下端外径与密封圈内径重合时则90°翻转实现开启;关闭时,向传感装置发出关闭信号,动作过程与开启时相反,当阀瓣与密封圈刚好接触时,由于弹簧的作用使阀瓣能顺利进入密封的正确位置,然后在转臂的带动下压紧在密封圈上,实现关闭。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进一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组成驱动装置的活塞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活塞、活塞杆、调节杆、连杆和曲柄,调节杆的一端与活塞杆螺纹连接,另一端通过球体与连杆形成球销副连接,曲柄与连杆为回转副连接。此种结构可避免曲柄与活塞杆组装时中心未对好造成的“卡死”现象,从而保证切换速度并提高使用寿命。
转臂与阀瓣组装时,转臂端面与阀瓣端面间的间隙值f的大小以阀瓣开启过程中,阀瓣下端外径与密封圈内径重合时f值正好趋于零为确定准则,此种最佳f值与刚度为31.4~68.6N/mm的弹簧配合,可以大大减小阀瓣在快速开启时的振动力,防止阀瓣打坏。
密封圈由玻纤填充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阀瓣由不锈钢制作,使闭封副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从而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较为突出的优点:
1. 切换速度快,能在1秒钟内实现切换。
2. 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能达到30万次无泄漏。
3. 成本低,其价格仅为国外同功能气动切换蝶阀价格的十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气动切换蝶阀的一种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气动切换蝶阀通径为300mm,工作介质为空气,压力为0.4~0.6MPa。如图1、图2所示,包括阀体(11)、阀座(14)、密封圈(13)、阀瓣(10)、阀杆(7)、转臂(9)、心轴(8)、弹簧(12)、传感装置和驱动装置。传感装置为磁碰开关(15),安装在曲柄箱盖(16)上。驱动装置为活塞曲柄连杆机构,动力为压缩空气,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活塞(1)、活塞杆(2)、调节杆(3)、连杆(5)和曲柄(6),调节杆的一端与活塞杆螺纹连接,另一端通过球体(4)与连杆形成球销副连接,曲柄与连杆为回转副连接。密封圈(13)由玻纤填充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通过粘合剂与阀座(14)组合成一体;阀座(14)可更换地安装在阀体(11)端部内壁;阀杆(7)位于阀瓣体外,轴线水平安装,支撑在曲柄箱壁和阀体壁上,其相应部分与曲柄(6)和转臂(9)形成无相对运动连接;心轴(8)与阀瓣上的凸耳为回转副连接,与转臂形成无相对运动连接,组装时,转臂端面与阀瓣端面间的间隙值f的大小以阀瓣开启过程中,阀瓣下端外径与密封圈内径重合时f值正好趋于零这一准则确定为4~5毫米,与之相配的弹簧(12)的刚度为31.5N/mm;弹簧(12)的一端作用在阀瓣上,另一端作用在转臂上;阀瓣由不锈钢制作,位于阀体内,与粘结在阀座上的密封圈构成平面密封副。上述构件组装时形成的转动部位均采用SF-1型复合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绍荣;艾军,未经陈绍荣;艾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73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