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渣除油器无效
申请号: | 94227492.X | 申请日: | 199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60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郝以琼;张勤;郭劲松;廖足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邬宏仁 |
地址: | 63004***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渣除油器 | ||
除渣除油器属给水排水技术领域。
我国对厨房污水处理技术非常落后,对厨房污水直接排入城市的下水道所造成的危害,虽有所认识,但仍未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通常采用隔油池,对厨房污水进行简单的处理。目前,国内对厨房污水处理采用的隔油池为国家标准图(1979 S 217),池底为平底,在构造上仅用一木板隔除浮油,其结构为砖砌,底为混凝土,池长约3.3米、宽约2.5米,该池只能去除粗大的可浮油,不能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粗大的食物残渣,而食物残渣或沉淀于隔油池中或随水流出,对环境卫生都有不利的影响。
鉴于厨房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和动植物油。若将它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进入水体,油在水中存在时会形成油膜,阻碍空气中的氧向水中传递,而使水体缺氧,危及鱼类及水生物,并有碍环境卫生。另一方面,若厨房污水直接排放下水道,还可能造成下水道堵塞,并在下水道内产生厌氧分解,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严重时,可能造成下水道爆炸(重庆市大溪沟罗家院地区出现过两次下水道爆炸事故)。国家标准对污水综合排放作出规定:排入城市下水道并进入二级处理厂进行处理,其含油量为100mg/L。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全国缺水和严重缺水的城市达188个,日缺水量达1400万米3,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故需考虑污水的处理和回用问题。而厨房污水中所含的大量的食物残渣及动植物油,又是良好的饲料或饲料工业的原料,若设法回收,即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既能去除污水中的食物残渣、动植物油,又可将其回收,还可保证中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作出的特殊设计,其除油效率高、组合使用灵活,体积小,设置与管理方便,采用轻质材料制作,重量轻,可以回收渣、油作饲料或饲料工业的原料。
本实用新型结构由除渣区(1)、除可浮油区(2)、乳化油吸附区(3)、出水区(4)组成,厨房污水由进水管(5)进入,流经除渣器(6)、整流器(8)、斜板(管)除油器(10)、浮油收集于油斗(11)、水经过乳化油吸附器(12)、出水堰(15)、出水管(13)排出,并在左右两端各设一根放空管(16)和(14),构成除渣除油器。其除渣器制作成孔板和格网,拦截去除粗大的杂质,渣斗可从一侧抽出,以回收渣质。在除可浮油区中设置斜板(10)分离出浮油、刮油器(17)将浮油刮至油斗(11),以便回收浮油。在乳化油吸附区中设置乳化油收集器(12),采用微孔介质作吸附剂,其平均毛细孔径为35~42μm。
除渣除油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进水、除渣、整流部分、可浮油去除与回收部分、乳化油吸附及出水部分。厨房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油和食物残渣,经过除渣除油器后,去除粗大的杂质及可浮油和乳化油。其去除过程与原理如下:
厨房污水由进水管(5)进入,通过斜插式渣斗中的孔板和格网,拦截去除粗大的杂质,渣斗可抽出,以回收渣。除去杂质后的水经整流,平稳地进入去除可浮油区,可浮油经斜板分离上浮至水面,采用斜板(管),减少水力半径,降低了雷诺数,增大了佛汝德数,有利于可浮油的重力分离,水表面集积的油层,由刮油器刮入活动式集油斗,以便回收。去除浮油后,进入乳化油吸附区,吸附器采用微孔介质作吸附剂,其平均毛细孔径为35~42μm,因而具有很大比表面积,其物理吸附能力强,可以去除水中的乳化油。此后,已除去渣、油的水即可排放至城市下水道或进入中水处理系统。
除渣除油器的尺寸可以与厨房内的盥洗槽的尺寸相配合,可置于盥洗槽的下部,也可另外放置,还可制作若干台组合使用。制作除渣除油器的材料,可以采用轻质材料,如玻璃钢、聚氯乙稀板及不锈钢板。适用于宾馆、饭店、餐厅、食堂和公共建筑,对厨房污水的除渣除油处理,亦可用于屠宰、肉联厂、家禽加工、鱼类加工、食品加工及制作等排出的工业废水的(除渣、除油)前处理。
除渣除油器具有以下优点:
1.功能强,可以同时去除可浮油、乳化油、食物残渣。
2.除渣、除油效率高。
3.体积小,设置方便。
4.组合使用灵活,管理方便。
5.采用轻质材料,制作重量轻。
6.可回收渣、油作饲料或饲料工业的原料。
附图说明:
图1.——除渣除油器平面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图5.——(序号6)斜插式渣斗平面及底板孔布置图。
图6.——为图5的D-D剖面图。
图7.——(序号8)整流板平面及孔眼布置图。
图8.——(序号11)油斗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筑大学,未经重庆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74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车用的液压换向机构
- 下一篇:浴室健身擦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