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遥控转向全频道电视接收天线无效
申请号: | 94227693.0 | 申请日: | 1994-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958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04 |
发明(设计)人: | 奚静燕;沈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奚静燕;沈标 |
主分类号: | H01Q3/04 | 分类号: | H01Q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绮玥 |
地址: | 214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遥控 转向 频道 电视接收 天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视接收天线,特别是涉及一种摇控转向全频道电视接收天线。
采用室外自由转动的天线振子接收电视信号,是提高收视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如何实现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的电连接则是其关键所在,不同的电连接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电性能质量和收视效果。
ZL92205975.6揭示了一种“自动转向电视天线”,其自动转向的转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的电连接由一平面接触器来实现,具体结构体现为同组动片与定片之间相互以平面接触实现电连接。经一定时间运转后,动片与定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会逐步发生变化,并造成接触电阻变值而产生噪声干扰。此外,该自动转向电视天线上采用了三组动、定片,即有三组平面与同一固定柱接触。因此,很难控制相对压力的均等,容易造成阻值不均,磨损增大,亦难以保证接触平面的加工平整度,直接影响电性能质量和收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电性能质量和收视效果,可保持电连接稳定接触、降低磨损的摇控转向全频道电视接收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在遥控转向全频道电视接收天线的转向器内设置了固定装置和转动装置,固定装置由一组爪型弹簧片、中心轴和绝缘片组成,绝缘片设置在一组爪型弹簧片的中间,并通过中心轴连为一体。转动装置由一组圆环接触片、上支承板以及下支承板组成,一组圆环接触片分别与上支承板和下支承板相连,爪型弹簧片与圆环接触片保持弹性接触,形成二路馈电通道。将自由转动的天线振子所接收到的电视信号送到同轴电缆,输入电视接收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了爪型弹簧片、中心轴和绝缘片组成的固定装置,和圆环接触片、上支承板以及下支承板组成的转动装置,可使爪型弹簧片与圆环接触片在转向过程中保持弹性接触;相对压力均等,阻值稳定;磨损降低,可有效地提高电连接的性能和质量,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点在于:采用了整体结构的爪型弹簧片,并在爪型边缘上设置了3~20个槽,可使转向实现多部位接触;接触面小;加工要求低,安装方便,可进一步提高电连接的性能和质量,提高收视效果。
下面,结合图示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爪型弹簧片
实施例一
由全频道天线振子,U、V混合器,U、V放大器以及转向器组成的遥控转向全频道电视接收天线。转向器内设置了固定装置和转动装置。固定装置由一组爪型弹簧片3、中心轴6和绝缘片2组成,绝缘片2设置在一组爪型弹簧片3的中间,并通过中心轴6连接为一体。转动装置由一组圆环接触片1、上支承板5以及下支承板4组成,一组圆环接触片1分别与上支承板5和下支承板4相连。全频道天线振子所接受到的U、V频道电视接受信号,分别传送到输入接线柱,经U、V混合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将信号通过相应的印刷电路板传送到各自的圆环接触片1上。一组圆环接触片1与设置在中心轴6上对应的爪型弹簧片3保持弹性接触,形成二路馈电通道。将自由转动的天线振子所接收到的电视信号输入电视接收机。
实施例二
由全频道天线振子,U、V混合器,U、V放大器以及转向器组成的遥控转向全频道电视接收天线。转向器内设置了固定装置和转动装置,固定装置由一组爪型弹簧片3、中心轴6和绝缘片2组成,绝缘片2设置在一组爪型弹簧片3的中间,并通过中心轴6连为一体。转动装置由一组圆环接触片1、上支承板5以及下支承板4组成,一组圆环接触片1分别与上支承板5和下支承板4相连。上支承板5和下支承板4的平面上均设置了印刷电路板,全频道天线振子所接受到的U、V频道电视接受信号分别传送到输入接线柱,经U、V混合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将信号传送到各自的圆环接触片1上。爪型弹簧片3为整体结构,并在爪型边缘上设置了3~20个槽。一组圆环接触片1与设置在中心轴6上对应的爪型弹簧片3的爪型边缘保持弹性接触,形成二路馈电通道。将自由转动的天线振子所接收到的电视信号输入电视接收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奚静燕;沈标,未经奚静燕;沈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7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