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骑乘式体育运动器无效
申请号: | 94227814.3 | 申请日: | 1994-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588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梁;吴凉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国梁 |
主分类号: | A63B22/00 | 分类号: | A63B22/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德新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县太***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骑乘 体育运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动作杆角度可调的,可依使用者体形自行调整动作杆及握柄位置的骑乘式体育运动器,属体育锻炼用的器械。
骑乘式运动器系新近开发问世的新颖室内运动器。其主要利用连动机构令使用者双脚踩踏踏板,同时双手将握把向身体方向拉回,从而将身驱向上撑起,达到运动锻炼身体的目的。传统的坐式四肢运动器,主要是在跨桥式主体中段,向上固设一座椅,使用者坐于其上并手握动作杆一端的握手柄,以其双脚踩动动作杆底端两侧的踏板,再由动作杆与主体间设置的油压缸形成阻滞力,进而实施四肢活动。这种坐式四肢运动器构造简单,易于实施。但油压缸所形成的阻滞力有限,且使用寿命不长,运动健身效果也不甚理想。继而,骑乘式运动器问世。其主要由一开槽式底座、脚踏连杆、座椅双连杆及底部具有滑轮的握柄连杆组成。使用者坐于座椅上并双手紧握握把,双脚置于踏板上施力,踏脚连杆将依底部枢轴而向前下方位移,这时,因拉杆作用,将令同枢轴的座椅双连杆向前上方连动位移,同时藉座椅双连杆的连动,便又使握柄连杆在另外一个相接枢轴作用下,逐渐向前方滑移,即利用握柄连杆底端所设的滑轮,配合开槽式底座内缘面的滑槽滑移,进而将座垫逐步撑起升高,达到以人体体重做阻滞力而运动的目的。这种骑乘式运动器设计别出心裁,很具新颖性。然其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到使用者因身驱及四肢在运动时的自然姿态,故当较肥胖者使用时,可能尚未进行至最高运动姿势时,胸腹部便已无法负荷来自握把的压迫力,而被迫仅实施一半或三分之二的活动,健身运动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在最高运动姿势时,使用者双手位置集中在胸腹前,也就是,其双手在运动中仅做反复伸直——弯曲的有限活动,并无胸、腹肌肉的锻炼。此外,以人体重量为运动阻滞力时,人体较重,滑移动作将严重缩短滑轮使用寿命,且枢轴也易受损。监于上述运动器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改进设计成一种动作杆角度可调的,使用者可依其体形自行调整动作杆及握柄位置的骑乘式体育运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善握柄位置,方便不同体型使用者,使任何人均能在使用前依本身体型需要调整握柄连杆和上动作杆的前、后位置,以顺利使用本运动器锻炼身体,同时,为防止握柄在最终高点时抵触使用者胸腹部,又能供使用者将握把拉掣至身体后方,锻炼胸部肌肉,逐将握柄连杆设计成形;其次,本实用新型设计成单靠下动作杆连动拉片将双平行座杆拉起,同时又透过上动作杆的连动,使握柄连杆作相对方向位移,可确保构件使用寿命。此外,为使使用者有较舒适的坐姿,将座椅底部以两平行座杆加以枢接撑持,从而可使座椅无论在初始低点还是最终高点时,均能保持水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是对骑乘式运动器的进一步改进。除现有骑乘式运动器构造外,改进包括,设计两平行弯弧形主架,在主架中间适当位置处焊设一撑架而构成主体,且主架上顶端相对通孔。双平行座杆枢接在主架中段的适当位置处,并斜向主体后方。座杆顶端枢接座垫。本实用新型运动器中的下动作杆枢接在主架上顶端的通孔中,其未端固接一U形管,且使其恰圈绕在主架的外周缘。U形管体的两侧各枢接脚踏板,U形管上方的下动作杆上有一轴孔,下动作杆的顶端为一弯折状的跨架,且在跨架一侧面适当位置处设一弹簧拉钮。其上动作杆顶端为一套轴,未端一侧则为一扇形片,扇形片上按适当半径穿设若干插合孔,上动作杆用穿轴配上垫圈透过相对轴孔枢接在下动作杆跨架容室中。本实用新型设计成的形握柄连杆,中段的级式十字体,穿置枢接在上动作杆顶端的套轴中,并由两组具有通孔的级式限止片加以嵌合,锁固螺丝定位。上动作杆套轴的上部中央有一缺槽,套轴中的握柄连杆十字体部位相对位置处亦有一螺孔,以使限止螺丝由缺槽处旋入该螺纹孔后,外露在缺槽外的该螺丝可依据缺槽范围而限止握柄连杆的转角。此外,连动拉片的一端由一枢轴配上垫片枢接在调整滑块的中央,另一端则枢接在下动作杆的相对轴孔处。藉上述构造,当踏板向前下方运动时,其下动作杆将因连结成一体的U形管作用而按反时针方向旋动,使握柄连杆同步向座垫方向驱动,而下动作杆的位移,亦将牵动连动拉片向主体前方移位,从而拉高双平行座杆的角度使座垫升起。使用前,调整上动作杆及握柄连杆的角度时,可拉起下动作杆跨架上的弹簧拉钮,并将上动作杆弯折到适当位置,插上固于上动作杆扇形片上的一相对插合孔,便完成调整上、下动作杆的连结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国梁,未经王国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78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