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升降装卸的贮藏或运输用容器无效
申请号: | 94228883.1 | 申请日: | 199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203280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励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 |
代理公司: | 大连铁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宗琳 |
地址: | 116022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装卸 贮藏 运输 容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贮藏或运输用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可自升降装卸的大型容器。
众所周知,由于长途运输肉、蛋、鱼、蔬菜和水果等易腐烂变质货物的需要,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厢体和汽车组成一体的泠藏、保温专用汽车,但是这些专用车的利用率并不高,而且又不能做普通载货汽车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在设计上使冷藏保温车厢完全独立,因而可以更换其它普通货厢,例如《专用汽车技术性能手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用汽车分会《专用汽车技术性能手册》编辑委员会编,1987年版)介绍的GG402J型机械泠藏车,就属于这种类型。但是,进行这种车厢更换,必须使用起重设备。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装货地不能及时装车,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又不能立即卸车入库,这都势必会增加占用汽车的时间,降低汽车的使用率。再者,泠藏保温专用车的购置费或租用费也都比普通载货汽车的要高。另外,近年来利用大型容器进行运输已是越来越普遍的事情,但这同样需要使用起重设备进行装卸,而这在偏远地区解决起来是很困难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自升降装卸的新型贮藏或运输用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贮存或运输用容器,包括容器本体7,其特征在于容器本体7上设有液压自升降支承装置,该液压自升降支承装置的至少四组可双向移动的支腿缸组件6在容器本体7上对称分布。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所述的液压自升降支承装置中可设置发动机、电动机和手动驱动装置三种动力源供选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装车时,容器借助于液压自升降支承装置将自身支起,高于汽车车厢底板高度后,将汽车倒驶,使车厢底板位于容器之下,然后通过液压自升降支承装置将容器落到车厢底板上;卸车时,容器同样供助于液压自升降支承装置将自身支起,高于汽车车厢底板高度后,将汽车向前驶出,然后通过液压自升降支承装置将容器落到地面上,较好地实现了大型容器的自升降装卸功能。特别是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用于大型泠藏保温箱时,装上汽车就是泠藏保温车,卸到地面就是小型泠藏保温库,真正做到自装自卸,一箱多用,降低成本,使用方便。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为一大型泠藏保温箱,在箱体上设有调节箱内温度的制泠机组5。为制泠机组5设置了汽油机2和交流电动机4两套动力装置。行车时,可用汽油机作动力;停车时,在有电源的地方可用交流电作为动力。为了使泠藏保温箱具有自升降装卸功能,在箱体7上设置了液压自升降支承装置。该装置包括液压泵1、四个支腿缸组件6、离合器3和控制装置9,与制泠机组共用汽油机2和电动机4作为动力源,液压泵1通过离合器3与汽油机2或电动机4联接。四组可双向移动的支腿缸组件6对称分布在箱体7底部的四个角上。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应急情况,还为液压自升降支承装置设置了一套手动驱动装置8。当然,如果用于一般的大型动输用容器,为降低成本,也可以只为液压自升降支承装置设置一套手动驱动装置。
装车时,操纵控制装置9通过离合器3使汽油机2或电动机4带动液压泵1工作,四组支腿缸组件6先水平向外伸出,然后再垂直向伸出,慢慢将箱体7自身支起离开地面,高于汽车车厢底板高度后,停止工作,将汽车倒驶,使车厢底板位于箱体7之下,然后操纵控制装置9,使四组支腿缸组件6反向工作,缓慢回收,使箱体7慢慢落到车厢底板上,支腿缸组件6回位,然后操纵控制装置9,切断离合器3,停止液压自升降支承装置工作,装车完毕;卸车时,重复与前同样的操作过程,液压自升降支承装置将箱体7自身支起,高于汽车的车厢底板高度后,将汽车向前驶出,然后通过液压自升降支承装置将箱体7慢慢落到地面上。
虽然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给出了有关实施例的具体细节,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主旨及范围的情况下,其具体构造是可以变化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励,未经张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88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