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钓鱼海竿支架电子铃无效
申请号: | 94229003.8 | 申请日: | 199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20352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7-19 |
发明(设计)人: | 姜开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开家 |
主分类号: | A01K97/12 | 分类号: | A01K97/12 |
代理公司: | 辽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尤巨勋 |
地址: | 1100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钓鱼 支架 电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海竿支架电子铃,属于钓具,特别适于各类海竿垂钓时使用。
以往中外钓鱼爱好者,使用海竿时通常是将小铃铛夹在竿梢上,铃响表示有鱼咬钩,告知钓者及时起竿,这种方式虽简便易行,但是通过多年实践也暴露出如下弊端:1)甩竿时需先将铃摘下以防挂线,架竿时夹铃又因竿长莫及操作不便;2)当遇大风时铃被风刮响失去警示作用;3)大鱼咬钩往往是一口闷下去,铃却不响,而失掉了起竿获鱼的机会;4)特别是架起多根海竿又用手竿垂钓时,铃响时又很难分清是哪根竿,影响上钩率,基于上述原因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可靠,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无误动作,并能区分多根海竿中的报警竿的海竿支架电子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上端开有“Y”型槽的壳体,槽下沿纵向延伸开设走线道,开关簧片横置于壳体空腔内,装于间隙调节杆上的开关簧片的弹性端通过间隙调节杆的上方伸向另一开关簧片的弹性端下侧并保持一定间隙,以及由分压电阻R、音乐片、扬声器、灯泡、开关和直流电源E组成的声光电路。
所述的壳体的下部分别设有电池盒和与海竿支架相接的连接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电子声光电路,开关间隙可调,钓线担在一根开关簧片的上边,并置于海竿支架上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有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可靠、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无误动作,尤其是一起架多根海竿时就更显示其优越性,同时实施容易利于推广应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局部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声、光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描述,壳体10以塑料板经粘合加工成型,上端开有支承海竿9的“Y”型槽,槽下沿纵向延伸设有走线道8,一端与音乐片相连的开关簧片6的弹性端横置于壳体10空腔内,钓线7担在其上,装于触点间隙调节杆3上的开关簧片5的弹性端通过间隙调节杆3的上方伸向另一开关簧片6的弹性端下侧,并保持一定间隙,使该间隙小于另侧与间隙调节杆3上端的间隙,间隙调节杆3上设有调节轮4,以及由分压电阻、音乐片、灯泡L、扬声器D、电源E和开关组成的声光电路;壳体10下部的中部设置与海竿支架相接的连接腔2,两边设有电池盒1。
使用时通过连接腔2装于支架上,海竿9担在Y槽上,钓线7通过走线道8,在开关簧片6上面与其接触部分,正好被开关簧片6向上支起一些,当有鱼咬钩时,钓线被拉动,开关簧片6被压向下移动,与另一开关簧片5相接触,声光电路导通,音乐片通过扬声器发出不同声音响,与此同时灯泡L以光警示立即起竿取鱼。之后当钓线松弛开关簧片6恢复原位,若当有大鱼咬钩,钓线受拉力大,开关簧片6向下移动量大,迫使开关簧片5随之向下移动,另侧触点与间隙调节杆3上端接触,同样在灯泡亮的同时,发出声响报警,告知立即起竿取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开家,未经姜开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290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覆盖板
- 下一篇:玻纤无捻纱增强水泥袋制袋机组纬丝上胶送丝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