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燃烧式热水锅炉无效
申请号: | 94230166.8 | 申请日: | 1994-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210359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杜维君;栾世武;林源;栗桂红;尹晓辉;胡菊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锅炉厂 |
主分类号: | F24H1/24 | 分类号: | F24H1/24 |
代理公司: | 辽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尤巨勋 |
地址: | 110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燃烧 热水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燃烧式热水锅炉,属于供暖设备,特别适于区域性集中供暖的居民小区装用。
随着城市居民小区建设的迅猛发展,区域性大容量锅炉的集中供暖将逐步取代小型分散的供暖方式,已势在必行,然而我国以往的燃煤工业锅炉,绝大多数是层燃锅炉,这种锅炉由于受煤种和炉排面积等条件限制,开发35t/h以上容量链条炉排燃烧方式的锅炉,尚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欲增加锅炉容量必须加大炉排的面积,就得相应的增宽加长,这不仅使体积庞大,而且由于受燃煤与操作条件的限制,炉排长、宽增加的幅度必然受到相应的制约,若炉排愈宽,易跑偏,并且配风愈不均匀,燃烧也不均匀、稳定,易出现“火口”,组织不好火床上燃烧,锅炉的出力也就无法保证。另外增大炉排制造精度要求高,是必加大成本,同时在运行中给司炉工的操作、调整增加了难度,从而可见开发大容量的热水锅炉在纯链条燃烧方式热水锅炉的基础上也再无潜力可挖,已基本达到极限程度。因此,尽管各科研单位和锅炉生产厂家,都把开发大容量热水锅炉作为主攻方向,但是由于上述技术问题,没能较好的解决,而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分体结构、结构紧凑、出力大、负荷调节操作容易,并兼有链条炉与煤粉炉两者优点的复合燃烧式的热水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是由链条炉排、炉膛、后拱、燃烬室构成的燃烧部分和锅炉管束组成,其所述的锅炉管束是结构紧凑的旗式结构;所述的燃烧部分还具有一个以风扇磨煤机为主的制粉装置,通过管道、燃烧器分别与炉膛相通。
所述的旗式结构为双旗式结构,其旗杆管径与旗管径之比为2.84,呈错列布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链条炉、旗式结构的锅炉管束和将专利号为92201886的复合燃烧技术有机的融为一体与强制循环水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而形成煤、粉复合的燃烧方式,因此,有制造运行比较简单,点火容易、便于频繁起、停、可压火、燃烧充分,提高容量与热效率、出力大,又可在50-110%,负荷范围内任意调节、升负荷能力强、速度快,各受热面的水速基本相同,确保运行安全可靠,炉排的有效面积小,既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又兼有两者的优点,为开发大容量的热水锅炉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制煤粉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制煤粉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描述,足够大的炉膛5的前及两侧墙由密布的水冷壁管与集箱1、2、6组成,后墙水冷管8拉稀成4排管形凝渣管、燃烬室13设于炉膛5后侧,由钢管构成的后拱29,二次供风口设在后拱29前端,鳞片式重型链条炉排3置于炉膛5下部,其双旗式结构的锅炉管束设于锅炉后部燃烬室13下面,呈错列式布置;专利号为92201886.3的以风扇磨煤机22为核心的制煤粉装置设在炉体的一侧,通过管路26和装于燃烧器孔4上的燃烧器23,分别与炉膛5相通。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其操作程序与链条炉基本相同只是一部分煤由煤斗通过炉排3进入炉膛5燃烧,另一部分煤由给煤机送入给煤管25与从炉膛5内回抽来的高温烟气混合,干燥后送入风扇磨煤机22制粉,再经粗粉分离后通过送粉管24送入与一次风27混合后,燃烧器23喷入炉膛5,由于火床较大对煤粉燃烧起到了点燃和稳燃作用,保证了煤粉的燃烧安全,与此同时由于煤粉参与燃烧又对火床上的煤起到引燃的作用,促进了火床上的煤充分燃烧,悬浮燃烧的煤粉、烟气在足够大的炉膛5内有充足的停留时间,并控制炉膛5出口烟温在1000℃,出口烟温为865℃热负荷较高的燃烬室13内,在此有足够的停留时间、空间,以使其进一步充分燃烬加之燃烧供风是由空气预热器19供给的热空气,使燃烧效率有显著的提高;锅炉强制循环水的前部回路,水由两侧进入前部下集箱2经水冷壁管到上集箱6经前配水管7引入顶部集箱21后再沿两侧水冷壁管作下降——上升——下降流动,进入后拱集箱20经后拱管进上集箱9中经连接管34引入积水罐10内由出口供用户,另一尾部回路,水由入口18进入后墙下集箱17内经水冷壁上升至集箱11内后下降流动至集箱17后由连接管31引入两侧下集箱33内经对流受热面15一次性上升到对流受热面两侧上集箱32内,经燃烬室13两侧水冷壁上升到顶部集箱21,经燃烬室13前部水冷壁下降流动到燃烬室13两侧集箱,通过连接管16进入中集箱,经水冷壁进燃烬室内集箱12内,经底棚管进集箱14由导管30引入积水罐10内,由出口供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锅炉厂,未经沈阳锅炉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301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