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闭水阀无效
申请号: | 94230689.9 | 申请日: | 199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04363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8-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君阁 |
主分类号: | F16K13/00 | 分类号: | F16K13/00 |
代理公司: | 抚顺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哲 |
地址: | 11300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闭 水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来水阀门,尤其是在停水时可自动封闭水路的自闭水阀。
现今,自来水管路的终端设施都是采用普通水阀,即水龙头。正常供水时,用水龙头可以控制水流的大小及水路的开闭。而一旦停水打开水龙头又忘了关闭,再来水时就会造成“跑水”。直到目前这种现象仍时有发生,因“跑水”而造成财产损失是屡见不鲜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它使得在正常供水时,自来水管路可以正常工作;而当停水忘记关闭水阀时,它可以自动将水路关闭,恢复供水时,亦不会有水流出,从而彻底解决“跑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普通自来水管路的水龙头前安装一个自闭水阀。自闭水阀有一个上部有空腔的阀体,阀体侧面有用来接通自来水管路的与空腔相通的入水管,入水管处装有阻逆机构;阀体的空腔下面有出水孔,出水孔与连接在阀体下部的水龙头相通,在出水孔的上口有一个密封塞和与密封塞连接在一起的浮漂;在密封塞下面的出水孔中有一个传动件;阀体下边有一个与传动件相接并露在阀体外侧的手柄。
自闭水阀的基本作用原理如下:在管路中无水时,浮漂和密封塞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将出水孔上口封严,将水路阻断;当来水时,浮漂和密封塞在水压的超压作用下,也不会向上移动,起到了自动封闭水路的作用。要用水时,可按动手柄,传动机构将密封塞顶起,水流进入出水孔,浮力的作用使浮漂和密封塞继续向上移动,直至到位,使水流畅通。
水的快速流动,在密封塞处产生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会使密封塞连同浮漂一起向下移动,迅速将水路封死,影响正常用水。为此在入水管中设置了一个阻逆机构,这个阻逆机构在水的流动压力作用下,可以向空腔内动作,将升到高位的浮漂挡住,使浮漂及密封塞不会由于水的快速流动而复位,从而保证水路畅通,当水龙头关闭后,阻逆机构可以自动复位。
当关闭水龙头后而又停水时,因空腔内的水位较低,水由入水管流出。此时浮漂连同密封塞一起向下移动,将水路密封。若再来水时,打开水龙头,水也不会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入水管处接一个弯管,使水位高于浮漂向上移动的最大高度。这样既使关闭水龙头后停水,再来水时,只要打开水龙头,水就能正常流出来。
上述解决方案简单易行,对用户十分方便,又完全解决了“跑水”的问题,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也防止了“跑水”造成的财产损失。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3结构示意图。
由图1,自闭水阀由有水平入水管16、垂直出水孔3、与水龙头连接的螺纹5和上部空腔10的阀体19,阻逆机构17,浮漂9、连接板8及密封塞6构成的自动开闭水路机构,手柄1和带有弹簧2的传动杆4连动机构以及弯头13,入水连接管12,封口盖11组成,其中阻逆机构17是一个由铰链15连接在入水管16内口上端的阻力活门,当管路无水时,阻力活门17靠自身重力可将入水管16内口遮挡住;当有水流时,水流的冲力将阻力活门17下端掀起,它可将已经升到位的浮漂9阻挡住,使其不能落下。浮漂9是一个圆柱状空心体,它通过连接板8与密封塞6连接在一起,连接板一端翘起与浮漂9的圆柱面吻合相接,另一端在空腔10的底面与阀体19用铰链7连接。传动件4是一个传动杆,它下端通到阀体外与手柄1相接,上端可与密封塞6相触,即向上扳动手柄1,可将密封塞6向上顶起,弹簧2可使手柄1复位。
图2的实施方式2,阀体结构基本与方式1相同,它所采用的阻逆机构17是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短管,其外径与入水管16的内口松配合,短管的开口端有略粗于管径的凸台,凸台的外径与入水管16的内径松配合,弹簧15套在短管外并卡在凸台与入水管16的内口之间。阻力活塞17的封闭端有小水孔18,入水管16的外端有定位销14,它限定阻力活塞17的停止位置。
图3的实施方式3,基本结构同方式2,它所采用的浮漂9为纵向的柱形体,并不用连接板,底平面直接与密封塞6相连接;密封塞6下面的传动件4是一个半球体,手柄1前端通过阀体下19上的通道直接进入到出水孔3中,手柄1前端有一个斜面可与传动件4相触,向内推动手柄1可使传动件4、密封塞6、浮漂9向上升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君阁,未经刘君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306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灭蚊器
- 下一篇:斜井防跑车微机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