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控式安全电子捕鼠器无效
申请号: | 94235962.3 | 申请日: | 1994-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208797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0-04 |
发明(设计)人: | 郝洪生;姜海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洪生 |
主分类号: | A01M23/38 | 分类号: | A01M2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51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控 安全 电子 捕鼠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灭有害动物用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倥式安全电子捕鼠器。
目前使用的电子捕鼠器,如ZL93232403.7中公开的技术,主要由其壳体、控制线路板、输出线及捕鼠电网构成。其壳体内一端设有扬声器及变压器,另一端设有线路板,其上设有电容升压电路、安全限流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延时断电保护电路等控制电路,壳体的前面设有电源开关、保险丝、电源指示灯、报警指示灯、壳体后面设有高压输出线及电网等。这种捕鼠器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电源插头分相线零线,需从机器内引一线接大地,给用户使用带来不方便;二是其声光报警电路采用干电池供电既不经济,也不方便且易受外界干扰,产生误报;三是稳压电路中采用变压器,其成本高,体积大,高压电路中无放电回路,机内电容器存贮的电量不能及时释放,用户在安装、使用中常造成伤害;四是其延时断电电路受取样电路影响大延时误差大,断电性能不可靠,安全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光控式安全电子捕鼠器,它既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特点,又具有安全可靠,防止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对现有捕鼠器的改进设计而实现的。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其壳体2内设有控制线路板13,其上一边设有扬声器4,另一边设有控制线路,其上部边缘上设有输入高压线接点3和输出高压线接点5,电源插头1和高压输出线11分别从壳体2后面的接线柱上与之连接;在壳体2的前面设有开关8、感光器9、指示灯10,捕鼠电网6与高压输出线11连接。在壳体的前面设有开关8、感光器9、指示灯10,捕鼠电网6与高压输出线11连接。
其技术特征是:其控线路板13上设有高压产生电路、放电回路,取样电路,其连接关系分别为:由电容器C4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D8的负极,电容器C5与C6串联正极接二极管D7的负极,其负极接二极管D8的正极构成高压产生电路;由电阻R11与电容器C4并联,一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电阻R13与R14串联一端与二极管D7负极连接,另一端与输出端连接构成放电回路;由发光二极管LED串联电阻R15后并接电阻R16两端,其一端连接电容器C6的负极,另一端连接高压输出端构成取样电路。
在控制线路板13上还设有电容降压稳压电路,光控制电路,自锁开关电路,延时断电电路、音乐报警电路,各电路的连接方式分别是:由二极管D1、DW1的负极和电容器C2的正极相连为电源正极E,二极管DW1的正极和二极管D2、电容器C2的负极相连接为电源的负极(即地)构成电容降压稳压电路;由感光器9(GM1)一端接电源正极E,另一端接三极管T1的基极和电阻R2到地,T1的集电极接E,发射极接二极管D3负极,电阻R3,二极管D3的负极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和电阻R5到地,电阻R3接二极管D5正极,其负极接三极管T5的基极构成光控电路;由电阻R4的一端接电源正极E,另一端接三极管T3的基极和T2的集电极,T3的发射极接E,集电极接电阻R6到T2的基极和电阻R8到三极管T4的基极,T4的集电极接E构成自锁开关电路;由电阻R9一端接三极管T4发射极,另一端接二极管D6和电容器C3的正极,二极管D6负极接三极管T5的基极,电容器C3负极接地,二极管D4并继电器K接E,另一端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T5的发射极接地构成延时断电电路,由电阻R10一端接三极管T4的发射极,另一端接DW2负极到地再和音乐报警集成块IC,扬声器Y相连接到地构成音乐报警电路。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电容降压式稳压电路中,省去了变压器,在报警电路中省去了电池供电,所以其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小了捕鼠器的体积和重量;同时由于在高压线路中设有放电回路,所以关机后机内不存电,方便用户安装维修,避免其对人体的伤害,另外由于电源插头不分相线、零线,且采用双重断电措施,其断电时间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所以本机不需接地线,操作简便,并能用光控手段实现断电、送电、报警等自动化,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捕鼠器的控制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捕鼠器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捕鼠器的结构俯视图。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捕鼠器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洪生,未经郝洪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359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