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圆弧弹压式超越差速器无效
申请号: | 94236582.8 | 申请日: | 199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4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银;漆友;廖厚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蓬安九一厂 |
主分类号: | F16D41/00 | 分类号: | F16D41/00 |
代理公司: | 南充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祥述,袁英 |
地址: | 63825***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弧 弹压 超越 差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车辆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圆弧弹压式超越差速器。
传统的行星齿轮差速器是一差动行星轮系装置,在车辆后轴上的两个驱动轮分别连有两个半轴,每根半轴的一端连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分别与行星齿轮啮合,行星齿轮的回转轴与差速器壳体连接,接传动轴传递来的扭矩,这种结构的行星齿轮差速器虽能保证车辆直线行驶时两驱动轮运行速度相同,转弯时,靠近回转中心的驱动轮转速较低,而较远的驱动轮转速较高。但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其扭矩平均分配,当一个车轮落入松土陷坑或接触滑溜路面时,车辆往往不能前进。为了克服超越差速器扭矩平均分配的缺陷,中国专利CN1072378A公开的超越离合差速驱动桥(实际是一种差速器),采用两个半轴各用键连接一个星轮,每个星轮外圆均布有弧形凹槽,用以容纳突出定位环的滚柱部份,定位环套于星轮上,滚柱主体设于定位环的限位槽内,定位环外设有带毂孔的外毂并与定位环相配合,在毂孔上均布有与滚柱数目相同的弧形凹槽,这种结构的差速器虽然结构简化,可以克服差速器扭矩只能平均分配的缺陷,但这种结构的差速器往往由于毂孔上的弧形凹槽不能准确将滚柱压在星轮外圆的弧形槽内,而出现打滑,产生严重的敲击声,特别是爬坡时甚至无法传递动力,机动车无法前进,其次是这种超越差速器在起步、倒车和行驶中踏离合器时,都要产生一个冲击,加之该差速器易使半轴螺栓松动,严重时半轴螺栓被剪断,因而严重地影响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可将传动轴的扭矩稳定可靠的传递给驱动轮,并能把扭矩按左右驱动轮阻力的大小来分配,又不产生打滑、不产生冲击的双圆弧超越差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将连接驱动轮的两个半轴各用键连接一个星轮,每个星轮的外圆均布有弧形凹槽,用以容纳突出定位环部份的滚柱,左右同轴的两个星轮外圆上都套有定位环,定位环上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有滚柱主体,两个定位环通过各自一端的凸凹齿相互嵌合,凸齿宽度小于凹齿宽度。在定位环外设有一带毂孔的轴状外毂,毂孔与定位环外圆间设有1-2毫米间隙,毂孔壁上均布有双圆形弧槽,其中小圆弧槽将大圆弧槽分成对称的两段,小圆弧的顶点处设有径向孔。孔内设有压缩弹簧及压销,或在定位环限位槽旁设弹压片,用以保证滚柱除差速时,一直处于星轮外圆的弧形凹槽内,所说的在限位槽旁设弹压片是指将一条形弹压片一端固定于定位环上,另一端则横跨过滚柱6,呈游离状,并在滚柱6相应部位设有凹槽。在两星轮间设一碟形弹簧,差速器两端盖外止口由外毂毂孔定位,星轮外圆由端盖内止口定位。
附图及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双圆弧弹压式超越差速器的剖视图;
图2为双圆弧弹压式超越差速器的结构图;
图3为双圆弧弹压式超越差速器的定位环主视图;
图4为双圆弧弹压式超越差速器的定位环的左视图;
图5为双圆弧弹压式超越差速器的定位环主视图;
图6为双圆弧弹压式超越差速器定位环的左视图;
图7为双圆弧弹压式超越差速器的端盖剖视图;
图8为双圆弧弹压式超越差速器的端盖左视图;
图9为双圆弧弹压式超越差速器的星轮剖视图;
图10为双圆弧弹压式超越差速器的星轮左视图。
图11为双圆弧弹压式超越差速器的滚柱定位角示意图。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蓬安九一厂,未经四川省蓬安九一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365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造复合材料纤维预制圈的模具
- 下一篇:一种复合材料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