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联合收割机无效
申请号: | 94237345.6 | 申请日: | 199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223885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4-10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建军 |
主分类号: | A01D41/08 | 分类号: | A01D41/08 |
代理公司: | 益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敬佩 |
地址: | 4131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联合收割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用小型联合收割机。
目前,我国农村农作物的收割除大片田采用大型联合收割机以外,小片田基本上是采用手工收割的方式,手工收割的收割与脱粒只能分为两步进行,这样不仅收割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易误农时,尤其是实行联产责任制以后,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优点,难以得到发挥,一家一户需要的是小型收割机,虽然现在国内近几年也陆续研制出了几种小型联合收割机,有的已申请了国家专利,如专利申请号为91220783.3和专利申请号为92212750.6的小型联合收割机,但因结构较为复杂,价格高、重量大、掉粒率高等问题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掉粒少、收割与脱粒同时进行的家用小型联合收割机,
本实用新型由收割、脱粒、动力和操纵四大部份组成。根据稻谷、小麦等农作物下部为茎,上部为穗的特点,依照理发推剪的剪切原理,本实用新型将收割部份设计成梳剪式圆鼓收割器,收割器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收割机底座的前部,在固定架的最前端固定有一收进器,在收割器圆鼓表面沿母线方向均匀排列有6—12对梳剪齿,下梳剪齿固定在收割器上,上梳剪齿通过滑动轴滑动配合装配在收割器母线方向上的圆孔内,滑动轴可在圆孔内左右移动,收割时收割器逆时针方向旋转,梳剪齿自下而上梳至穗处再剪断,以达到掉粒少的目的;将脱粒部份中的脱粒桶设计成圆锥台形,脱粒器通过支架固定在收割机底座的中部,桶壁上设计有脱粒机入口和出口,桶的内壁交错均布有脱粒齿,以达到自行脱粒的目的;在脱粒桶的下方,设计有一收集箱,其前端与脱粒档板相衔接,底部通过固定在收集箱上的滑动轮置于收割机底座上,滑动轮可在收割机底座上滚动。收割器、脱粒桶、驱动轮均有由一个动力带动,操纵部份采用可坐可站两种操作方式。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其发明目的,具有操作灵活,掉粒少、结构简单、收割效率高、转弯半径小等特点,最适合撒播田禾苗的收割,也适合人工手插田禾苗的收割,据试用,本实用新型收割幅宽1—1.2米,收割效率每小时0.5—2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梳剪齿9、10在收割器上安装及排列位置示意图;
图3为脱粒桶3的立体示意图及鼓风扇5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脱粒桶3的剖面图;
图5为收进器1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梳剪齿阻动栓15与上梳剪齿9及滑动轴12之间的运动示意图;
图7为上梳剪齿9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下梳剪齿10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引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前部为收割部份,中部为脱粒部份,后部为操纵部份,动力部份设计在收割器11与脱粒桶3相接的下部空隙里。收割器11通过固定架17固定在收割机底座21的前部,在固定架17的最前端固定有收进器14;脱粒器3通过支架23固定在收割机底座21的中部,在其后部,设计有操作方向把33和操作座位32。
收割部份主要由收割器11,梳剪齿9、10,梳剪齿阻动栓15、梳剪齿弹簧39和收进器14组成。收割器11为圆鼓形状,沿母线方向均匀排列有6—12对梳剪齿,本实施例为8对梳剪齿,每对梳剪齿由上梳剪齿9和下梳剪齿10组成,每排梳剪齿上设计有30—45个齿,齿宽0.8—1cm,本实施例为40个齿,齿宽0.9cm;上梳剪齿9通过滑动轴12滑动配合装配在收割器11母线方向上的圆孔内,滑动轴12可在圆孔内左右移动,在固定架17与梳剪齿滑动轴12相对应位置处,固定有一梳剪齿阻动栓15,阻动栓15为圆柱状,外端面为斜面;滑动轴12靠近梳剪齿阻动栓15的一端为斜面,而下梳剪齿10的轴固定在收割器11上;在滑动轴12的两端,各设计有一弹簧39,弹簧的一端与梳剪齿滑动轴12相连,另一端与收割器11相连;在固定架17的最前端,设计有一收进器14,收进器14由一根收进轴、两块端面铁片和四根收进杆组成,本实施例收进杆为钢丝结构,呈“U”形,收进杆的两端焊接在端面铁片上,收进器14的轴通过与之相配合的轴承座装配在固定架17最前端,收进器14通过收进传送带13带动作旋转运动;在收割器11外围的上部份和下部份,分别设计有收割器外壳8,整个收割器11通过收割器轴34上的轴承座固定在固定架17上,动力通过收割器传动轮16和收割器传送带18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建军,未经肖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373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