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葡萄糖氧化酶标记式干扰素免疫电极无效
申请号: | 94239371.6 | 申请日: | 1994-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22349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凡超;徐京宁;张嗣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葡萄糖 氧化酶 标记 干扰素 免疫 电极 | ||
本发明是关于快速测定干扰素浓度或活力的发明,它主要用于需要快速测定干扰素的科研、生产和医学临床中。
干扰素是人们最初从动物体液中发现提取出的一种高分子功能蛋白质,可用于强化动物(例如人)免疫功能,治疗一些病毒性疾病。干扰素现在可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目前对于干扰素的浓度或活力的测定十分复杂,一般用细胞病毒攻击法或者酶联免疫吸附法。细胞病毒攻击法是用水泡性口炎病毒攻击培养好了的并用含有干扰素的样品保护了的人传代羊膜细胞,根据人传代羊膜细胞被水泡性口炎病毒攻击后的致死率,判断样品中干扰素活力。这种测定法费时费力,误差大,干扰因素多,一个测定周期长达八至十几天。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利用专一性的免疫反应,引入与样品中干扰素浓度成比例的酶活,然后根据酶催化反应进行的程度来衡量干扰素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一个样品也要约一天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干扰素测定技术测定时间太长的缺点,提供一快速测定干扰素的免疫电极。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的酶标记式免疫电极和方法,它可在数分钟内测出样品干扰素浓度或活力。
本发明的构思是这样的;利用一种交联剂把干扰素抗体联结在一种亲水性的高分子微空膜上,制成固定化干扰素抗体膜。选择一种能与干扰素抗体发生免疫亲合反应的试剂接上葡萄糖氧化酶,制成葡萄糖氧化酶标记的免疫亲合试剂。测定时,在待测样品液中定量加入葡萄糖氧化酶标记的免疫亲合试剂,当把电极插入混有葡萄糖氧化酶标记的免疫亲合试剂的待测样品液中时,由于竞争性免疫反应的结果,在固定化干扰素抗体膜上引入一定的葡萄糖氧化酶活,待测样品中干扰素含量越高,固定化干扰素抗体膜上引入的葡萄糖氧化酶活越低,待测样品中干扰素含量越少,固定化干扰素抗体膜上引入的葡萄糖氧化酶活越高,如果在一个过氧化氢电极前装上具有上述特点的固定化干扰素抗体膜,在葡萄糖存在的溶液中,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氧化,产生过氧化氢,反应产生过氧化氢的速率与葡萄糖氧化酶活高低有关,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被过氧化氢电极测得,从而根据过氧化氢电极响应电流大小,即可测出待测样品液中干扰素的含量。
本发明与以往干扰素测定技术的不同点在于;测定中不涉及对动物细胞的培养,不涉及对人体有害的病毒的操作,不需要价格昂贵的仪器,无须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测定低成本,速度快,干扰因素少,可分别测定干扰素不同的亚型,例如干扰素α、干扰素β或干扰素δ。
图1是本发明的免疫电极的剖面图,结合图1对本发明的免疫电极结构祥细阐明如下;
固定化干扰素抗体膜片[1]被旋帽[2]压在电极主杆[4]上,电极主杆[4]下部用环氧树脂胶粘剂[3]封上一个环状银电极[5]和一个铂丝电极[6],环状银电极引线[7]和铂丝电极引线[8]从电极主杆[4]中心穿出,并用密封胶[9]封住。
本电极中使用的固定化干扰素抗体膜一次制备,可长期保存,在两周的使用时间内可以重复使用近百次
本发明的葡萄糖氧化酶标记的免疫电极的优点是;1.利用酶的放大作用提高测定灵敏度。2.利用旋帽安装固定化干扰素膜片,更换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39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