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腹带无效
申请号: | 94240105.0 | 申请日: | 1994-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45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07 |
发明(设计)人: | 苑登强;杨传欣;岳彩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苑登强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3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腹部术后加压、包扎用的一种新型腹带。
临床上使用的腹带,是由双层布料缝合而成的一条长型带,腹部术后用其包扎、加压,防止刀口开裂等。此带虽具有方便可行、操作简单的优点,但也存在如下的缺点:一是用此带包扎、加压时,其结构为封闭型,病人配带不舒适,且因空气不流通,易造成刀口感染等并发症;二是此腹带上无开孔,用于腹腔的各种引流管或者是治疗管受压迫而不畅通,失去引流管或者治疗管的作用,这样就常常影响治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腹带的透气性差及其上无开孔的缺点,提供一种改进的新型腹带,它具有透气性好,其上设有开孔,能有效地防止刀口感染及各种并发症,增强了其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传统腹带的结构改进设计而实现的,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在腹侧面1和背侧面2的两端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尼龙搭扣4,将其二者连接为一体,在腹侧面1的内、外层间设有中药层8,电热层9,电源插头10与电热层9内电热丝连接;腹侧面1的平面上设有开孔3、6、7。
其技术特征是在腹侧面1和背侧面2两端的尼龙搭扣4,其相互间留有距离5,其腹侧面1上的开孔3、6、7大小不等。
本实用新型因为只需将原长型带做成两片,即腹侧面和背侧面,且在腹侧面上增加中药层,电热层,所以其结构简单,操作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同时因为腹侧面1和背侧面2的两端分别设有尼龙搭扣4,其互相间留有距离5,且腹侧面上设有开孔3、6、7,解决了此带透气性及放置腹腔的引流管,治疗管畅通,以保证了治疗效果,另外由于腹侧面1内、外层间设有中药层8,电热层9,所以其具有治疗性,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下面结合图1、图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新型腹带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腹带包括一个腹侧面1和一个背侧面2,在其两端分别设有三条尼龙搭扣4,其尼龙搭扣间留有距离5,图1是腹侧面1和背侧面2一端尼龙搭扣4连接在一起的状态图。在腹侧面1的平面上设有大小不等的三个开孔3、6、7,以便使引流管或者治疗管通过其通入腹腔内。图2是腹侧面的结构断面剖视图,在该带腹侧面的内、外层之间,设有中药层8,电热层9,电源插头10与电热层9中的电热丝相连接。中药层8内装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炎理气及止痛为主要成份的中草药粉末,病人腹部手术后,用此带的工作情况如下,先将其腹带的腹侧面1的中药层8紧贴于腹部的手术部位上,背侧面2贴于腰背部,后将腹腔引流管或治疗管通过其上的开孔3、6、7中引出,再将其两端的尼龙搭扣4拉紧,相对应的扣好即可,如需加热,可将电源插头10与电源插座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适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苑登强,未经苑登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0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