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溢流阀的多联齿轮泵无效
申请号: | 94240714.8 | 申请日: | 199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933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31 |
发明(设计)人: | 蒋志良;宋玉良;刘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州液压件厂 |
主分类号: | F04C11/00 | 分类号: | F04C11/00 |
代理公司: | 山东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威平 |
地址: | 262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溢流 齿轮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元件,特别是双联或多联齿轮泵。
目前使用的双联齿轮泵,一般为同一介质油,双吸入口,双排出口,两套管路系统,两个泵的排出压力靠系统中另装的溢流阀控制,造成液压系统复杂,安装维护困难,不适应现代液压系统的工作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双联或多联齿轮油泵能够在一个油源下,输出两种不同的压力且可以调整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装溢流阀的多联(包括双联)齿轮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串联的齿轮泵有一个前泵和一个后泵,由中间体联为一体。在后泵的后盖上有一个溢流阀。前泵包括一个主动齿轮轴,前泵盖,前泵体,和前泵从动齿轮轴。后泵包括后泵主动齿轮轴,后泵后盖,后泵体,后泵从动齿轮轴。前泵和后泵由中间体串联为一体。前泵主动齿轮轴的后轴伸有花键,通过中间体,插入到后泵主动齿轮轴的轴前端的花键孔内。前后泵共用一个动力,同步转动。在后泵的后盖上有一个安装座,在该安装座上安装一个溢流阀的阀体。在阀体上也有一个与后泵后盖上的安装座基本相似的安装座,在阀体的安装座上有一个高压油道和一个低压油道。高压油道的一端与溢流阀孔相通,另一端与后泵后盖上的油道和侧板上的油道和后泵的排油口相通。低压油道的一端与溢流阀的回油孔相通,另一端通过后泵壳体的回油道,经过后泵侧板上的油道与后泵上的吸油口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后泵上设置了溢流阀,从而使双联或多联齿轮泵可以输出两种(或以上)压力的液压油。以串联的双联泵为例,前泵输出油压为一恒定值,后泵可以输出和前泵相同压力的液压油,也可以在溢流阀的控制作用下,输出任意调定的小于前泵的压力油。因此,特别适合于大吨位装载机的高压泵和先导阀操纵的多路阀系统。
附图说明,附图一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附图二是图一的A-A剖视图,附图三是图一的B-B剖视图,图四是图一的C-C剖视图,图五是图一的D-D剖视图,图六是图一的E-E剖视图,图七是油道21的剖视图。在附图中的各序号为:1前泵主动齿轮轴,2前泵前盖,3前泵体,4-5中间体,6后泵体,7后泵后盖,8后泵主动齿轮轴,9后泵从动齿轮轴,10溢流阀体,11溢流阀孔,12回油孔,13溢流阀,14侧板,15前泵从动齿轮轴,16螺钉,17进油口,18排油口,19螺钉,20后泵吸入口,21侧板油道,22后泵排油口,23后泵齿轮轴孔,24密封圈,25密封圈槽,26螺钉,27后盖压力油孔,28-29-30高压油道,31-32-33低压油道,34回油道。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前泵的主动齿轮轴1与从动齿轮轴15配合,装在前泵前盖2,泵体3和中间体4-5组成的前泵内。主动齿轮轴1的后端轴伸有一花键,通过中间体4-5后,插入到后泵的主动齿轮轴8的前端的花键孔23内,带动后泵的主动齿轮轴8和从动齿轮轴9与前泵一同转动。后泵的泵体6,后盖7,侧板14和中间体4-5构成后泵。前泵和后泵通过中间体4-5由螺钉16和19串联,中间体4-5相当于前泵的后盖和后泵的前盖。在后泵的后盖7的后端,如附图五所示,通过螺钉26装有一个溢流阀13。溢流阀13与后泵后盖7的安装座的形状如附图六所示。在该安装座上有两个油道,高压油道28-29-30和低压油道31-32-33。高压油道的30端与溢流阀孔11相通,另一端28与后泵后盖7上的油道27相通,油道27经侧板14上的油道21与后泵上的排油口22联通。低压油道的33端与溢流阀13的回油孔12相通,另一端31通过后泵后盖7的回油道28经侧板14上的油道20与后泵上的吸油口20相通。侧板14上的油道21与后盖7上的油道27由密封圈24形成密封。
其工作过程是,使用前先设定好溢流阀的输出压力,例如,前泵的输出压力为20MPa,后泵即溢流阀控制的输出压力为2.5MPa。主动齿轮轴1在动力源的带动下旋转,带动从动齿轮轴15旋转,从进油口17吸油,从出油口18排出压力油;后泵主动齿轮轴8由轴1传递扭矩,带动从动齿轮轴9旋转,从进油口20吸油,从出油口22排出压力油。与此同时该压力油还经过侧板14上的油道21,后盖7上的油道27到溢流阀体10上的油道28-29-30进入溢流阀孔11,实现按照调整的控制压力输出。溢流回油经油孔12,后盖7上油孔34,侧板14上油孔20到进油腔20。由于溢流阀的作用,使得后泵输出压力按照溢流阀的调整压力控制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州液压件厂,未经青州液压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07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