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巷道特种支架无效
申请号: | 94241879.4 | 申请日: | 1994-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6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益东;侯友夫;侯朝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5/48 | 分类号: | E21D15/48 |
代理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巷道 特种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巷道支架,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所有需要临时加强巷道的巷道特种支架。
目前我国煤矿采煤工作面的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巷道支护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回采工作面的超前支护,大多数矿井仍采用单体液压支架、摩擦金属支柱和铰接顶梁等矿用工字刚性支架支护巷道,但由于顶板的压力变化大,侧帮的位移也大,矿工钢刚性支架很难适应工作面超前压力,造成了支架严重损坏。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机械化程度不高,且工序复杂,对高度大的巷道几乎无能为力。以上支护方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支架承载能力低,机械化程度不高,工艺过程复杂,支架复用次数少,支护费用高,难以保证生产及安全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设计了一种力学性能好,承载能力高,安设及折移方便的回采工作面超前巷道特种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一种巷道特种支架,包括有顶梁、顶梁两端铰接有拉杆,拉杆另一端铰接护帮板,顶梁的两侧下方铰接支撑杆,支撑杆一端安放在护帮板槽内并可在其内滑动,这样由顶梁、拉杆、护帮板、支撑杆构成可变四边形,支撑油缸倾斜支撑在支撑杆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顶梁、拉杆、护帮板支撑杆构成了可变的四边形,故该支架具有力学性能好,承载能力大,机械化程度高,支架的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移架劳动强度低,能保持回采工作面端头及采动压力影响区的巷道的稳定,使生产及安全有保障,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参照附图1,一种巷道特种支架包括有顶梁1,所述的顶梁1用型钢制成,其可制成线形或拱形,以用来满足巷道截面的需要。在顶梁1两端通过铰接的拉杆2铰接护帮板4,护帮板4用型钢制成,并在其内有一滑槽,支撑杆的一端可在其内滑动,并起导向作用,在两侧下方铰接支撑杆3,支撑杆3用型钢或油缸制成,支撑杆3与顶梁1铰接部靠中心一侧有一限位装置9,所述的限位装置9是在支撑杆3上端靠近中心一侧有凸起,使支撑杆3在一定范围内摆动。顶梁1、支撑杆3、拉杆2、护帮板4构成一个可变的平面四连杆机构,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巷道宽度和巷道变形时断面变化的需要。支撑油缸5倾斜支撑在支撑杆3上,以承受顶板压力和提供护帮力。支撑油缸5与水平面夹角α=45°~89°。在顶梁1中部固定有浮动连接环6,浮动连接环6的下端有冂型槽,导轨7卡在槽内。所述的导轨7用工字钢制成,运输小车8卡在导轨7上。
移架时,采用循环推进方式,即是把最后一架移到前面,然后把倒数第二架移到最前面,依次循环进行,移架采用分体运输,顶梁1、支撑杆3、拉杆2、护帮板4(合在一起简称顶架)为一体运输,两个支撑油缸单独运输。其过程为导轨7前移,支撑油缸收缩,使顶架下落,等下到一定高度,运输小车上的链条(或钢丝绳)挂住顶梁,拆除支撑油缸,顶架通过运输小车移到前端,再升起支架,每次移架重复上述过程。根据巷道的断面形状,可选择顶梁的形状和支撑油缸的长度来满足不同巷道断面的需要。
这种支架可以用于回采工作面端头和前后方巷道、巷道局部地区加强和支护以及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18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