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鞍管避震器无效
申请号: | 94241898.0 | 申请日: | 199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35933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才;舒光宝;杨如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国才;舒光宝;杨如同 |
主分类号: | B62J1/06 | 分类号: | B62J1/06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鞍管避震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自行车座垫减震装置技术领域。
多年来,自行车制造业在结构,造型上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实用上仍存在座垫硬度大,震动大弹性不够之缺陷,长时间骑车使人感到疲惫不适,近年来开发试制了一种专利号为92218561.1的自行车减震装置,它是在自行车座垫支撑杆下端设置了一个带有压簧的套管,套管固定在自行车斜杠内,套管与自行车支撑杆之间设置由限位开口槽和限位轴销构成的限位机构,来限制自行车座垫支撑杆上、下窜动的位置,解决了座垫硬度大,弹性不够的问题。但由于由限位开口槽和限位轴销构成的限位机构,抗震效果不够理想,套管与座垫支撑杆之间硬摩擦,时常发生转动现象,磨损较大,易损坏,整体效果不尽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陷,改变自行车内、外管之间限位机构的结构,同时解决内、外管之间的硬摩擦,能提高抗震效果,结构更合理,实用性更好的自行车鞍管避震器。
现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管、设在外管内的压簧、内管、以及内外管之间的限位机构,它还包括压簧底座、耐磨护圈,外管上端口部为扩口包口圈,耐磨护圈设在扩口包口圈内,压簧底座设在压簧与内管之间,内、外管之间设置由V形槽与V形销(槽)构成的限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外管底部为收口包头。
本实用新型又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耐磨护圈为尼龙圈、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外管上端口部设置扩口包口圈,内管窜动时上端直接与扩口包口圈内的耐磨护圈接触运动,使之上、下滑动自如流畅,弹簧作用力直接由内管传递于人体,又因为在内、外管之间相向设置V形槽和V形销,所以在限制上、下窜动的同时控制径向间隙,使上、下滑动自如但又不会产生转动现象。所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抗震效果好,不易损坏,且实用效果好、可靠性强,加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外管,2是压簧,3是压簧底座,4是内管,5是耐磨护圈。
现结合附图介绍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管、设在外管内的压簧、内管以及内、外管之间的限位机构,它还设有压簧底座、耐磨护圈,外管1为空心套管,在外管1上端口部冲压呈护口,将耐磨护圈5置入扩口内再包口形成扩口包口圈当内管4上、下滑动时其上端直接与扩口包口圈内的耐磨护圈5接触,减少硬摩擦,抗震效果好,压簧底座3设在外管1内压簧2与内管4下端之间,内管4上端伸出外管1且固定在自行车座垫底座上,在内管4上冲压V形槽6,在外管1上冲压V形销7,V形槽6和V形销7各为2个且相向设置,形成一个限位机构,既能限制内管4上、下窜动的位置,又能控制间隙,使之既能使外管1上、下滑动自如,又能防止内管4径向转动。
外管1底部为收口包头。
耐磨护圈5为尼龙制成的垫、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国才;舒光宝;杨如同,未经刘国才;舒光宝;杨如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18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摇杆缓冲式底开料斗自动卸料装置
- 下一篇:音乐哨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