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动液压起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42500.6 | 申请日: | 199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209669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树红 |
主分类号: | B66F3/25 | 分类号: | B66F3/25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47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液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卸车等使用的手动液压起升装置,属于液压机械技术领域。
现有的手动液压起升装置,如装卸车配用的手动液压起升装置,由手柄、小油泵、工作油缸、底座等构成,小油泵和工作油缸的进油单向阀都是设在底座上,在单向阀与小油泵、工作油缸之间设置弹簧片,防止活塞缸进油时钢球跑进活塞缸中。操纵手柄,小油泵的活塞向上运动时,小油泵底部的单向阀打开,油液经油道从储油桶内吸入泵油缸内,当泵活塞在操纵手柄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时,小油泵底部的单向阀关闭,压力油经另一油道并使工作油缸下部的单向阀打开,压力油进入工作油缸内,并推动活塞、活塞杆向上运动。小油泵和工作油缸与底座都是焊接而成的,油道和单向阀由于长期使用,经常会出现污物的堵塞或失灵,维修比较困难,需用一细长杆先推开簧片,才能取出单向阀中的钢球,由于油缸的内孔经小而深,以及油道的孔径更小和长,给维修带来相当的不便,甚至根本不能修复,重新更换全套的液压起升装置,造成很大的浪费和影响整机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手动液压起升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简单,保养维修方便的手动液压起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手动液压起升装置是在现有的起升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它包括小油泵1、工作油缸2、储油桶3、手柄4、底座5、进油阀6、进油阀7,其特征在于起升装置设有钢球限位杆8和防油塞9;钢球限位杆8设在小油泵1下面的底座5的侧面,杆身穿入底座并与进油阀6上部的小油泵的进油孔相交;防油塞9设在工作油缸2下面的底座5的下面,防油塞9上设有油槽和油孔并与顶部的进油阀7相通,底座5上设有进油阀7与工作油缸2相通的进油孔13。为了保证防油塞9与底座5之间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油塞9与底座5相接触的顶部、侧面和底肩处设有密封圈(10、11、12)。所说的底座5上设置的进油阀7与工作油缸2相通的进油孔13,最好是由3~4个小油孔所组成的油孔组。当进油阀6因油污等情况需维修保养时,只需拆卸下钢球限位杆8,可方便地从小油泵的活塞缸中取出进油阀6中的钢球后,进行清洁和维修。如进油阀7发生故障需维修时,只需从底座5下面拆卸下防油塞9,即可方便地进行维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容易,成本低,便于维修保养,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小油泵、2工作油缸、3储油桶、4手柄、5底座、9防油塞。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小油泵、2工作油缸、3储油桶、5底座、6进油阀、7进油阀、8钢球限位杆、9防油塞、10、11、12密封圈、13进油孔。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球限位杆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小油泵、5底座、6进油阀。
下面结合附图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
在小油泵1下面底座5的侧面上打钻钢球限位杆孔,并使杆孔置于小油泵1与进油阀6之间,杆孔与进油孔相交,钢球限位杆8伸入杆孔内,挡住进油阀6内的钢球,防止钢球跑入小油泵内。钢球限位杆8与杆孔的孔口采用螺纹连接,并设有密封圈,防止漏油。也可将钢球限位杆8设置在小油泵的高压输出油道中。在工作油缸2下面的底座5的下面打钻防油塞9的安装位置孔,底座5的上面不打通,留有封盖,在封盖上打4个小油孔组成油孔组与工作油缸2相通。防油塞9上设环形油槽和十字油孔并与顶部的进油阀7相通,环形油槽与底座中的进油孔相通。另在防油塞周围壁上和底肩处设密封圈槽,防油塞9顶面及圆固壁上、底肩处的密封圈槽内设密封圈10、11、12。采用螺栓将防油塞9连接固定在底座5上。防油塞7与底座5之间也可直接采用螺纹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树红,未经王树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25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