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低压燃气平焰辐射烧嘴无效
申请号: | 94242614.2 | 申请日: | 199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14607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06 |
发明(设计)人: | 孙贻公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12 | 分类号: | F23D14/1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鲁延生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低压 燃气 辐射 | ||
本发明为工业炉窑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燃气平焰辐射烧咀。
多年来,燃气平焰烧咀在国内工业炉窑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所谓平焰烧咀即在烧咀喷口形成一个与喷口轴线垂直的有一定厚度的平面盘状火焰。通过将平焰烧咀在工业炉上的布置,可以获得铺展在炉顶内壁的具有一定厚度的火焰面,形成辐射炉顶,不仅使炉内温度均匀,而且强化了传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加热能力和加热质量。
普通的平焰烧咀,都是采用外混式,即燃气和助燃空气分别进入烧咀,通过各自的旋流器获得一定的旋流强度后,再分别从喷口各自的通道口喷入喇叭形烧咀砖,在烧咀外边混合边燃燃烧。目前的这种烧咀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燃气和助燃空气混合不均匀,不充分,影响烧咀的燃烧效率。
2、在烧咀的喷出口处形成圆盘状低温区,即″黑心″。
3、燃气和助燃空气喷出烧咀后,旋流强度衰减快,有时不能形成平火焰,而成为伞状或碗状火焰。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平焰辐射烧咀,下面对照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图:″A-A″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图″B-B″和图″C-C″均为烧咀的径向剖面图。烧咀主要由燃气导管(1),一次空气室(2),二次空气室(3),一次与二次空气室间连通孔(4);燃气旋流器(5),与一次空气室(2)连通的一次喷风口(6);具有适当容积及一、二次风进口的混合燃烧室(7);与二次空气室(3)连通的二次喷口(8)(喷孔(8)的直径、角度、数量以及排列根据燃气的种类和燃烧能力而确定);可上下调节的稳流器(9),耐火内壁(10),保温层(11),烧咀喷口(12)和上压盖(13)组成。
本实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定压力的燃气从燃气导管(1)进入烧咀,经过燃气旋流器(5)获得一定的旋流强度后呈旋转状态进入混合燃烧室(7)。助燃空气进入烧咀后,先充满二次空气室(3),再通过孔(4)进入一欠空气室(2)。进入混合燃烧室(7)的燃气,首先与从环缝(6)进入混合燃烧室(7)的一次空气正交混合,再与从呈一定角度的二次风喷口(8)喷出的旋流空气在混合燃烧室(7)中进行二次,三次正交混合,对照″A-A″图和″C-C″图所示,二次风喷孔(8)的数量和排数可根据烧咀燃烧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在混合燃烧室(7)内充分混合的燃气和空气混合物部分发生 燃烧,从烧咀喷口(12)和稳流器(9)之间的环形口喷出,由于燃烧后的产物体积剧烈膨胀,因此喷出的速度很高,混合物的旋流强度增大,在烧咀喇叭砖的作用下,形成刚性很强的,有一定厚度的盘状平火焰,稳流器(9)可以上下调节,保证燃烧稳定。
本实用新型与普通的平焰烧咀相比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1、由于采用了内混技术,在烧咀喷出口即形成的高温区,消除了普通平焰烧咀存在的″黑心″。
2、火盘形状平整而规则,厚度均匀,火焰刚度大,消除了普通平焰烧咀出现的伞状和碗状火焰的现象。
3、火焰喷出速度高,动量大,旋转速度快。
4、燃气与助燃空气混合均匀充分,燃烧效率提高。
5、燃烧稳定,对燃气压力波动适应性强,调节比大。
在工业炉窑上采用新型低压燃气平焰辐射烧咀将取得以下效果:
1、在燃气压力低或波动频繁的地方,可以安全使用。
2、烧咀消除了″黑心″后,使炉温更加均匀,提高辐射炉顶的温度。
3、火焰动量大,加快了炉内炉气的循环,提高在高温下对流传热的强度,因而加热速度快,温度均匀。
4、烧咀热效率高,燃气燃烧完全,可节能3%左右。
5、不会出现伞状或碗状火焰,避免了炉内出现烧坏加热坯料的局部高温区,对热处理炉来说更为适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26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袋装货物整垛装卸索具
- 下一篇:停水自动关闭截止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