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断路器分闸空气缓冲器无效
申请号: | 94242868.4 | 申请日: | 199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221826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3-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峰;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东南电力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H01H5/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房士铭 |
地址: | 2131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断路器 空气 缓冲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分闸空气缓冲器,属于高压电器中真空断路器的重要组成部件。
为保证真空断路器的真空灭弧室波纹管的机械寿命,要求其分闸的过行程要尽量小,其限位装置的反弹跳也应足够小,因为这种反弹跳会引起间隙的重击穿,出现电弧的二次重燃,烧损触头,因而降低其使用寿命,因此,真空断路器的一般操动机构都装有分闸缓冲器,以抑制过行程的反弹跳。
真空断路器大都采用公知的油缓冲器或者橡皮缓冲,这种结构使分闸特性呈现突变趋势,消除触头弹跳的效果不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从根本上消除过行程的反弹跳、分闸特性呈平滑缓冲特性、开断效果最佳的真空断路器分闸空气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达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由气缸体、带有中孔和气孔的帽形上缸盖、下缸盖以及连接上、下缸盖的螺杆组成的密封缸筒、一顶端装有活节、下端穿过帽形上缸盖中孔、缸筒和下缸盖的活塞螺杆以及一套在帽形上缸盖上的分闸弹簧,在缸筒内的活塞螺杆上装有活塞,分闸弹簧通过螺母和弹簧座固定在活塞螺杆上。活塞螺杆顶端的活节用作与真空断路器主轴拐臂相连形成滑块机构。缸筒用销轴固定在操动机构的侧板上。活塞螺杆下端的活塞上设有气孔和侧槽,在其侧槽中装有张紧簧和活塞环。缸筒内帽形上缸盖和活塞之间设有气封和垫板。活塞螺杆在帽形上缸盖中的一段的直径略小于帽形上缸盖的中孔直径形成间隙。帽形上缸盖下端与其中孔中的间隙之间设有气路。在缸筒下端的活塞螺杆上设有由碟形弹簧组和活塞螺杆螺母组成的分闸限位装置。
当真空断路器合闸时,压缩分闸弹簧同时带动活塞螺杆向下运动开启活塞上方的气路使密封缸筒吸气;当真空断路器分闸时,通过分闸弹簧释放能量使活塞螺杆作快速复回运动,同时依靠缸筒内形成的压缩空气关闭活塞上方气路,通过帽形上缸盖上的气孔排出空气,使活塞螺杆作平滑减速运动,达到缓冲和消除触头弹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采用分闸空气缓冲,使分闸特性平滑,消除了真空灭弧室触头在分闸时的过行程反弹跳,避免了真空断路器开断短路电流时发生的重击穿,达到了最佳的开断效果,提高了真空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由气缸体103、带有中孔1041和气孔1042的帽形上缸盖104、下缸盖101以及连接上、下缸盖(104和101)的螺杠102组成的密封缸筒10、一顶端装有活节1、下端穿过上缸盖104的中孔1041置于缸筒10内装有活塞6的活塞螺杆2以及一套在帽形上缸盖104上的分闸弹簧5,分闸弹簧5通过螺母3和弹簧座4固定在活塞螺杆2上。活塞6上设有气孔61和侧槽62,在其侧槽62中装有张紧簧8和活塞环9。在缸筒10内帽形上缸盖104和活塞6之间设有气封7。活塞螺杆2在帽形上缸盖104中的一段2-1的直径略小于帽形上缸盖104中孔1041的直径形成间隙2-2,帽形上缸盖104下端与其中孔1041中的间隙2-2之间设有气路线106。在缸筒10下端设有由碟形弹簧组14和螺母12组成的分闸限位装置11。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安装位置是将缸筒10用销轴107固定在操动机构的侧板上,活塞螺杆2的活节1与主轴拐臂相连形成滑块机构。
使用时,真空断路器合闸时,带动密封缸筒10的活塞螺杆2向下运动,开启活塞6上的气孔1042,使缸筒104吸气,当真空断路器分闸时,通过分闸弹簧5释放能量,使活塞螺杆2快速复回运动,同时依靠压缩空气关闭气路106,缸筒内形成的压缩空气对活塞螺杆2的运动产生逐渐增大的阻力,直至运动将近结束时,最后通过控制帽形上缸盖104上的气孔1042的排气量,实现活塞螺杆的平滑减速运动,达到真空断路器无过行程的反弹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东南电力设备厂,未经常州市东南电力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28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