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冷式安全帽无效
申请号: | 94243267.3 | 申请日: | 1994-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20382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7-26 |
发明(设计)人: | 林世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世泽 |
主分类号: | A42C1/08 | 分类号: | A42C1/08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广生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安全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帽,尤其指需要消除安全帽内闷热感的安全帽。
目前,由于安全帽除了需要坚硬的外壳,还在帽体内衬垫厚实的弹性材料,如:泡棉、泡沫塑料等,达到防冲击力作用,但是,头部却会因散热不良而感到闷热而不舒适;虽然也有人将安全帽上开有通气孔或其它导风道,但是能达到散热作用仍很小,尤其外界温度高,空气不对流(风力小)时,更无收效。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式安全帽,利用安全帽体内的半导体制冷器,使制冷散热体中的空气冷却,并导入安全帽中,使安全帽内闷热消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制冷式安全帽,它包括安全帽体、制冷散热体及电源体;上述制冷散热体设置在安全帽体周缘处,该制冷散热体设置内、外气通道,并连通安全帽体的内外,而其内部还装设半导体制冷器,该半导体制冷器的制冷和散热面朝向内、外气通道。制冷散热体呈通道状,并区分为制冷气通道和散热气通道,在各通道中还装有与制冷器相接触的多片冷,热传导扩散片。制冷散热体的气通道进出口端装设抽风扇。安全帽体内部设置导风槽道、且在该帽体背底缘设有嵌装槽孔,又该嵌装槽孔一端朝向帽体外界呈开放孔,另一端则伸入帽体内、且以内开放孔连通导风槽道;上述制冷散热冷散热体为能嵌装于安全帽体的嵌装槽孔中的单体,该制冷散热体内部的一外气通道和内气通道之间具有带通孔的中隔板,半导体制冷器安装在中隔板的通孔内,该半导体制冷器的散热侧贴接热热传导扩散片,而制冷侧贴接冷传导扩散片;上述电源体经电线、插头插接安全帽体外的插座上,而该插座又分别以电线抽风扇和制冷器。冷传导扩散片为曲折槽式,且该曲折槽是顺沿内气通道内的气流方向。制冷散热体的外气通道进出口处具有通气窗栅。通气窗栅是由多片式下斜状构成、且每一下斜状片的内端具有直立挡折缘。安全帽体的下缘处套设一底护环,而上述制冷散热体直接装在底护环形成一体,并将上述内气通道的出气端向外延伸、插合在安全帽体的背底缘嵌装槽孔中。安全帽体的外表面上装有太阳能电池、并以电线连接上述抽风扇。安全帽体外的插座为能自动脱开式插座。冷传导扩散片在内气通道中形成直立状。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既保证安全又能消除闷热感,又制冷散热体为单独整体(单体)不会影响安全帽壳体强度,又拆装容易。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纵剖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横剖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全覆式)主要包括一安全帽体10、一制冷散热体20及一电源体30所构件(如图1所示)。
安全帽体10内部设有适当的导风槽道11,可输送由制冷散热体20输入的冷空气,引导到帽体内部各适当位置,另外该帽体10背底缘适当部分设有一嵌装槽孔12,该槽孔12一端朝帽体外设置开放孔121,另一端则伸入帽体内,以内开放孔122连通导风槽道11(如图3、4所示)。
制冷散热体20为可嵌装入安全帽体10的嵌装槽孔12的单独整体(单体),该散热体20内部具有内、外气通道22、21,该两气通道22、21之间具有一中隔板23,该中隔板23上设有通孔24,该通孔24内装有半导体制冷器40,该半导体制冷器40的散热侧41朝向外气通道21,并贴按热传导扩散片50,而制冷侧42则朝向内气通道22,也贴接冷传导扩散片60,且内、外气通道22、21的进出口处设置抽风槽71、70,借以强制引导气流进入制冷散热体20的内通道22,以增强冷热扩散效率;外气通道21的朝外开放部分具有多片下斜状的通气窗栅25、且该通气窗栅25的下斜状片251均具有一内端直立的挡折缘252,以形成可遮挡阳光直射及挡住雨水直接侵击抽风扇71;内气通道22的一端向外形成进气口221,另一端则连通内开放孔122而形成出气口222,进而连通导风槽道11,且设在两端间的冷传导扩散片60,为了达到提高冷却效率,乃装设曲折槽式散热片,并以其曲折槽61顺沿气通道内的气流方向装设,使气流顺畅,并增加气流与散热片间的接触率、且冷传导扩散片60在内气通道22中系以直立式构成,可让制冷过程所产生的少许水滴顺沿内气通导22流到上述进气口221处,有利于气流通过时,能蒸发水滴(如图3、4和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世泽,未经林世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32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