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孔膜输液空气净化器无效
申请号: | 94243598.2 | 申请日: | 1994-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203881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7-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天成;赵崇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65 | 分类号: | A61M5/165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俊,詹漪珠 |
地址: | 1024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孔膜 输液 空气 净化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核孔膜输液空气净化器。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输液使用的输液器其进气口常用一小块海棉或棉花对空气净化,这种净化只能滤除空气中较大的颗粒,对空气中的细菌、小纤维和灰尘等过滤作用甚微。而且在使用时,海棉或棉花有纤维迁移,可造成药液的污染。在CN2136042Y中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输液净化器,该净化器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也浪费药液。在CN2136041Y中公开了一种空气过滤静脉输液器,该输液器进气管中安装的空气过滤装置,采用的过滤材料为混和纤维素醋微孔滤膜,该膜没有几何尺寸的孔径,只有平均孔径,因此,当选择其一平均孔径时,如太大则过滤会不完全,如太小则会影响药液溶速,此外纤维素易掉渣,易污染药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效率高、结构简单的核孔膜输液空气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施的,它包括过滤器,进气管,过滤器由壳体和过滤层组成。其特征在于过滤层为核孔膜。核孔膜是一种密实性滤层,生化性能稳定,过滤中滤层没有迁移现象,不会污染药液,且具有孔形规则、孔径均一的特点,截留能力强,可百分之百截留大于孔径的微粒(细菌和各种大小尘埃)大大提高了空气的净化程度,同时能保证药液流速。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一次性使用输液、输血器具用空气过滤器》规定的标准。为了防止药液倒流进入过滤器,本实用新型在进气管和输液瓶之间置有一节止装置,以便在输液前夹住进气管,可以避免药液倒流。当输液开始,放开节止装置,即开始进气。核孔膜可以为单层或双层。单层的可用无纺布作衬托,双层的中间可用纤维滤膜作夹层。单层孔膜的孔径为0.4-0.5μm,双层的核孔膜,其上层孔短为5-10μm,底层的孔径为0.4-1.0μm。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器与输液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双层核孔膜过滤层的剖视图。
从图1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包括过滤器1和进气管2。过滤器1由壳体3和过滤层4组成,其特征在于过滤层4为核孔膜。在进气管5和输液瓶5之间置有一节止装置6。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单层核孔膜净化器,过滤器的壳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用PVC材料制成,形状呈漏斗状,其出气口尺寸与进气管的尺寸相匹配,核孔膜为φ8mm的圆片,孔径为0.4μm,放在壳体的壳座内,其上面再置一层疏密相间的丙纶无纺格布,该布主要起支撑和过滤作用。最后装上壳体的壳盖,用瞬时溶固的环乙酮密封壳盖和壳座之间的缝隙。装置好的过滤器置于进气管上。并把过滤器与输液之间的进气管弯曲,用乳胶环套住,防止药液倒流,输液开始后,把环套撤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双层核孔膜净化器,它的壳体,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壳体内的过滤层为底层是核孔膜(孔径为0.45μm),中间为纤维滤膜,上层为核孔膜(孔径为10.0μm),底层的核孔膜不仅有过滤作用,而且可阻止中间膜层的纤维脱落而迁移到药液中,上层核孔膜也是起滤除作用。
表1给出了核孔膜净化器的滤除率和流量(见下页)。
滤除率试验所用仪器是BCJ-1型尘埃粒子计数器和LZW-12F型转子流量计,采用导管长1mm,采样频率为1次/m1m。输液流速试验作用输液管、进气管是内径为3.0+0.2mm的聚氯乙烯管,输液针及进气针是符合GB8664的16号针,在1m净水压差下进行测量。
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滤除率很高,达98%以上,且流速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35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