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吸热炊具无效
申请号: | 94245300.X | 申请日: | 1994-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211773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作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作山 |
主分类号: | A47J27/022 | 分类号: | A47J27/02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730301***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吸热 炊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吸热效率的烹调器皿。
现有炊具(煮饭锅、炒菜锅、烧水壶等)的吸热部位通常采用表面平整光滑的平底或弧形底两种,它们的吸热效率仅为35%左右(平底略优于弧形底)。影响这类炊具吸热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①平整光滑的炊具底部对热幅射束线有反射作用;②在吸收传导热时,受到炊具吸热部位面积的限制;③在吸收对流热时,由于热气流速度较快,迅速滑过平整光滑的炊具底部。正因为这类炊具吸热效率低,炊事烹饪时,常感到火力不足,既浪费了燃料、延长了烧水做饭的时间,也影响了饭菜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炊具吸热效率、提供一种高效吸热炊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改变炊具吸热部位的形状,即在原来光滑平整的炊具底部有秩底地排列若干个吸热器,使得热幅射束线在吸热器之间相互折射、炊具底部吸热面积增大、热气流通过的速度相应减缓,从而达到提高吸热效率、节能省时的目的。
该炊具还可以与热源导流器配合使用,热源导流器的上接触面与炊具底部形状相适应,外围为隔热区,中央为中空锥形燃烧室,将其放置在热源燃烧顶部,炊具的吸热效率可进一步提高。
由上述方案制造的炊具,在同一热源、同等条件下,炊具底部与热源的热能交换较普通炊具充分,热量吸收效率增大,炊具内加热物质升温速度加快,实验表明:与普通炊具相比,该炊具可提高吸热效率78%~100%,节约燃料与时间50%左右。若将该炊具与热源导流器配合使用,还可在上述基础上,再提高吸热效率的5%左右。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 为高效吸热平底炊具与其相应的热源导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高效吸热弧形底炊具与其相应的热源导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原平底或弧形底炊具1的底部有秩序地排列着若干个吸热器2,吸热器2形状呈锥形体。设置吸热器2的作用是:使热幅射束线在锥形吸热器间相互折射、炊具底部吸热面积相对增大、热气流通过的速度相对减缓,从而提高炊具的吸热效率。加工时,该吸热器2与炊具主体1是用同一材质一次成形,吸热器2的锥体长度优选20毫米,上锥圆直径为6毫米,下锥圆直径为2毫米,吸热器2在炊具1底部的分布密度为10cm2按规律有秩序排列195个,优选材质为金属铝,可根据需要在炊具内表面施以喷层、涂层等,以满足人体对某些微量元素的需求。
该高效吸热炊具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热源导流器配合使用。与该炊具配合使用的热源导流器3的上接触面与炊具1的底部形状相适应,外围为隔热区4,其截面为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中央为中空锥形燃烧室5。配合使用时,热源导流器3会对热源的气流产生一个负压作用,使火焰与空气充分混合燃烧、提高了燃烧温度,同时,还可阻止燃烧气流向外幅射和传导热能,另一个作用是引导热气流有规律通过炊具底部的吸热器2,使炊具1的吸热效率在其本身基础上再提高5%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作山,未经王作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53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