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动窗的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4246348.X | 申请日: | 199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21489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南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南山 |
主分类号: | B60J1/12 | 分类号: | B60J1/12;E05F11/48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动窗 驱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动窗的驱动装置,其可方便地固定于各种车型的车门上,由其驱动可使车窗顺畅地开启和关闭。
以往的汽车电动窗的驱动装置是于二壳盖夹设接合一对挠性管及一齿轮元件,于挠性管内则内藏一链条,且该链条啮合上述的齿轮元件,经由马达的带动,使齿轮元件可正、反转,而该齿轮元件可连动汽车车窗的升降,且于壳盖上锁接一板块,而于壳盖与板块上设有数个大小孔径的圆孔,配合一对可挠性管的挠性作用,而可适用锁合于各种不同规格的汽车车门;然而该齿轮元件经由马达驱动的部分如图1所示,该齿轮元件的另一侧为带动齿轮元件的主动轮,于该主动轮上凸设有一阴型叶片联轴环a(如图2所示),而该主动轮由一联轴器b与蜗轮c联接,且于该蜗轮c上凸设有阳型叶片联轴器d,该联轴器b的轴向两侧各开设有数个槽口b1,且该槽口b1的数量与阳型叶片联轴器d、阴型叶片联轴环a的叶片数相等,而该阳型叶片联轴器d及阴型叶片联轴环a的叶片可嵌插于联轴器b的槽口b1里,因而当蜗轮c转动时即带动主动轮转动,又该蜗轮c由马达g带动蜗杆e所驱动,而该蜗轮c与蜗杆e装设在蜗轮座f里,如图3、4所示,于该蜗轮座f里凸设有一环体f1,而于蜗轮c上则凹设环圈,该蜗轮c套置在蜗轮座f的环体f1上,再以一盒盖h套盖在蜗轮座f,而仅露出蜗轮c的阳型叶片联轴器d,以使其与主动轮的阴型联轴环a联接,因而,该蜗轮c仅靠着蜗轮座f的环体f1承载定位,仅限制径向的自由度,而于轴向的自由度并无限制,因而当蜗杆e带动蜗轮c转动时,该蜗轮c会产生轴向的偏移,使蜗轮c与环体f1间产生间隙s,如图5所示,而当蜗轮c产生偏移时,蜗杆e与蜗轮c的啮合即产生偏差,而影响蜗杆e与蜗轮c之间的传动,接着影响整个系统的传动,甚者,若蜗轮c的轴向偏移量大时,蜗杆e无法传递动力给蜗轮c而产生卡住的现象,使得在开、关车窗时,车窗上下不顺畅,甚至因蜗杆e与蜗轮c因啮合偏差卡住,使车窗无法开启或关闭,或是开关到一半时即卡住而停止,对于使用者来说所造成的困扰不小,且上述的构造仅以环体f1来支承定位蜗轮C,将会影响传动系统的稳定,而有待改进。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电动窗的驱动装置,用以限制蜗轮的轴向自由度,进而使蜗轮于传动时不会产生轴向偏移,使得蜗杆及蜗轮传动时更为稳定,使整个传动系统运转时稳定顺畅,亦使得车窗得以稳定的上下关闭或开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电动窗的驱动装置包含有:
蜗轮组承置座,于其内凸设有一承置环;
蜗轮,其设置在上述蜗轮组承置座内,于该蜗轮的下方凹设有一凹槽,使蜗轮套置在上述承置环上,又于蜗轮的上方凸设有一叶片联轴器,该叶片联轴器上环设有数个叶片;
蜗杆,其设置在上述蜗轮组承置座内,该蜗杆与蜗轮相啮合,且该蜗杆与马达联接,并由马达所驱动;
底盖,其设置在蜗轮组承置座下方;
顶盖,其设置在蜗轮组承置座上方;
弹性联轴环,其套置在上述叶片联轴器上,于其上开设有数个与上述叶片联轴器的叶片嵌接的槽口;
主动轮,其套置在弹性联轴环上,于该主动轮上凸设有一叶片联轴环,于其上向内环设有数个叶片,其嵌接在弹性联轴环的槽口里;
于蜗轮组承置座的底盖上增设一轴杆,而蜗轮则套置在该轴杆上,并以一弹簧卡环卡制在轴杆上,且该弹簧卡环顶靠在蜗轮的轴向面上,而限制蜗轮的轴向自由度,使蜗轮被传动时更加稳定无偏移现象,使传动系统运转顺畅稳定,车窗亦可稳定上下关闭或开启。
于主动轮外夹置有片体,于该片体上设有数个小孔,以螺钉将片体固定在蜗轮组承置座上的顶盖上,并以不同的方向固定,以提供更具弹性的固定方式配合各种车型的车门。
现举一较佳可行的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为习知传动系统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习知传动系统的主动轮的立体图。
图3为习知传动系统的蜗杆及蜗轮的组合正面图。
图4为习知传动系统的蜗杆及蜗轮的组合侧面示意图。
图5为习知传动系统的蜗轮转动时产生偏移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蜗杆及蜗轮的组合侧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首先请参阅图6、7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下列各构件组成,现将各构件的相关位置及构造分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南山,未经杨南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63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